浪淘沙的诗句意思( 五 )


”王侯金印,是“贵”的集中表现;美人金钗,是“富”的集中表现 。
这二者,更为世人所重,由来已久 。
但把它们的来历追溯到妇女淘金,以前也未曾有过 。
从章法上看,第二句之后不接写如何淘金,却用“美人首饰王侯印”大幅度宕开,精警绝伦 。
然而如果始终不写如何淘金,则泛而不切 。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第四句既揭示金印金钗的来历,又与第二句拍合,用“沙中浪底”补写了“女伴”淘金的艰辛劳动 。
放中有收,控纵自如,表现了卓绝的识力和精湛的技艺 。
竭贫女之辛劳,成豪家之富贵,全诗所展示的,便是这种社会现象 。
如何看待,引人深思 。
浪 淘 沙 作者:刘禹锡Translated Text译 文原 文Original Text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 。
八月涛声吼地去,头高数丈触山回 。
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 。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黄沙,风簸水动波浪淘卷着泥沙从天边流来 。
今天我要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牵牛织女的家门 。
浪淘沙词,唐 刘禹锡 赏析唐·刘禹锡《浪淘沙词》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 。
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
诗人屡遭贬谪,历尽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 。

【浪淘沙的诗句意思】

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 。
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
...
浪淘沙 赏析急急急急急 最好的词牌概述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 。
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 。
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
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
” 词牌格律 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
用韵填词 此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 。
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 。
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 。
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 。
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 。
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 。
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
编辑本段 词作 1.浪淘沙·怀旧 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1.赏析: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 。
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
两说都可通 。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