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学习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赏析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
2.煎:煎熬,隐喻迫害 。
【赏析】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 。
2、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王维一生诗作颇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诗常在清灵之中透出几分禅意 。在他的画中更是着笔清新,笔墨淡出,读他的画,便能自然而然的体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独特艺术底蕴。苏轼就曾这样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画中讲究诗情画意,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 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力而飞扬不张,在他的空间里,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抒发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水诗给我们渲染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韵 。【注释】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 。涧:两山间的水沟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 。不时地啼叫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 。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 。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 。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 。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3、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注释】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