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在握的诗词

大局在握的诗词

形容一个人为了顾全大局或者说为了顾全身边更多人的感受而不得不...展开全部 唐朝张说的《昭客文集序》评价上官婉儿“正明助思 , 众妙扶识 , 群灵挟志” , 《景龙文馆记》记载上官昭容功绩“二十年间 , 野无遗逸 , 此其力也 。
”唐朝人对上官的评价 , 应该比新旧唐书更加公正和客观 , 把正文和白话文都贴上来 , 希望还原上官婉儿的历史面貌 。
唐朝张说《昭客文集序》:“古者 , 有女史记功书过 , 有女尚书决事宫闱 。
昭容两朝专美 , 一日万岁 , 顾问不遗 , 应接如响 。
虽汉称班媛 , 晋誉左嫔 , 文章之道不殊 , 辅佐之功则异 。
迹秘九天之上 , 身没重泉之下 , 嘉猷令范 , 代罕得闻 。
庶姬后学 , 呜呼何仰① 。
然则大君据四海之图 , 悬百灵之命 , 喜则九围挟纩 , 怒则千里流血 , 静则黔黎乂安 , 动则苍甿罢弊 。
入耳之捂 , 谅其难乎?贵而势大者疑 , 贱而礼绝者隔;近而言轻者忽 , 远而意忠者忤 。
惟窈窕柔曼 , 诱掖善心 , 忘昧九德之衢 , 倾情六艺之圃 。
故登昆避海之意寝 , 剪胡刈越之威息 , 璇台珍服之态消 , 从禽嗜乐之端废 。
独使温柔之教 , 渐于生人;风雅之声 , 流于来叶 。
非夫玄黄毓粹 , 正明助思 , 众妙扶识 , 群灵挟志 , 诞异人之宝 , 授兴王之瑞 , 其孰能臻斯懿乎?镇国太平公主 , 道高帝妹 , 才重天人 。
昔尝共游东璧 , 同宴北海② , 倏来忽往 , 物在人亡 。
悯雕琯之残言 , 悲素扇之空曲 。
上闻天子 , 求椒房之故事;有命史臣 , 敛兰台之新集 。
” 白话文:古代有女史官记载功过 , 有女尚书参与朝政 , 上官昭容两样都擅长 , 日理万机 , 不断接见官员 , 应付自如 。
汉朝的班媛 , 晋朝的左嫔 , 都是有名的才女 , 上官昭容的文章不输于她们 , 辅佐的功劳却不是她们能比的 , 昭容高高在上 , 大权在握 , 她提出的治国方法 , 都非常经典 , 这些好的治国方案在历代都少有听说 。
她的学问 , 实在令人敬仰 。
但是女皇拥有全国的疆土 , 操控所有人的生命 , 女皇高兴就下令奖赏 , 生气下令就杀人 , 千里之外流血成河 , 百姓的平安或灾难 , 都由女皇的心情决定 , 要让女皇听得进谏言 , 该有多难 。
女皇猜疑有势力的人 , 隔阂官低卑微的人 , 亲近的人都在奉承 , 不够亲近而忠心的人让女皇生气 。
只有上官昭容能委婉的引导女皇做出公正的载决 。
所以上官昭容游览名山的意兴 , 杀伐决断的威严 , 奢侈 , 享乐的姿态全被人们遗忘 , 留下的只有她风雅的文章和诗风 。
人们都说上官昭容是块美玉 , 公正公平 , 光明磊落得辅佐女皇 , 用尽一切方式让女皇做出公平的决策 , 女皇有如神助 , 上官昭容超乎常人的智慧 , 有如祥瑞 , 令国家振兴繁荣 , 怎么能说她的品德不美好?镇国太平公主 , 才华盖世 , 曾经和上官昭容一起出游 , 时光流逝 , 物在人亡 。
为了怀念昭容 , 皇上让史臣收集上官昭容的诗 。
唐上官昭容之方娠 , 母郑氏梦神人畀之大秤 , 以此可秤量天下 。
生弥月 , 郑弄之曰:“尔非秤量天下乎?”孩哑应之曰:“是” 。
襁中遇家祸 , 入掖庭 。
年十四 , 聪达敏识 , 才华无比 。
天后闻而试之 , 援笔立成 , 皆如宿构 。
自通天后 , 建景龙前 , 恒掌宸翰 。
其军国谋猷 , 杀生大柄 , 多其决 。
至若幽求英隽 , 郁兴词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