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在握的诗词( 四 )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鉴赏 安史之乱后 , 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763)十月 , 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 , 大举东侵 , 竟连破泾邠二州 , 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 。
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 , 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 , 在同年十二月 , 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
广德二年春  , 严武接替高适 , 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 。
刚一到任 , 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 , 当年秋天 , 就一鼓作气 , 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 , 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 。
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 开门见山 , 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 。
“昨夜秋风” , 是指秋季刚到 , 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 。
诗人观察入微 , 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 , 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 , 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 。
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 , 秋高马肥 , 秋风一起 , 就是他们入侵...
描写道法自然的诗词展开全部《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云横其肩 , 雪覆其颠 。
空空养慧 , 兀兀忘缘 。
月射珊瑚兮海发光而不夜 , 松生琥珀兮根拥膏而有年 。
性惟平等 , 道法自然 。
钤鎚之在握 , 杖拂之当拳 。
豹雾披梓树之野 , 龙雷吼桃华之川 。
云水丛林秋与老成之气韵 , 溪山草木春曾酝酿於风烟 。
儿孙之力 , 学佛祖之家传;针线之关 , 度龛灯之焰联 。
向道龙门无宿客 , 而今龟鹤尽成仙 。
《三月》年代: 宋 作者: 许月卿三月春如少年时 , 了知造化最儿嬉 。
智行无事柳飞絮 , 道法自然花满枝 。
锦乡园林天富贵 , 神仙院落月清奇 。
老天长似春三月 , 游嬉人间不皱眉 。
...
山水风光的诗句展开全部王维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
鹿柴(寨) , 是辋川的地名 。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 , 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
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 , 但在不同的诗里 , 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 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 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 , 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
由于杳无人迹 , 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 , 宛如太古之境了 。
“不见人” , 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
如果只读第一句 , 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 , 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 , 却境界顿出 。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
通常情况下 , 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 , 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
啾啾鸟语 , 唧唧虫鸣 , 瑟瑟风声 , 潺潺水响 , 相互交织 , 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
然而 , 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 , 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 , 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
这“人语响” , 似乎是破“寂”的 , 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
空谷传音 , 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 , 愈见空山之寂 。
人语响过 , 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 , 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 , 由声而色 。
深林 , 本来就幽暗 , 林间树下的青苔 , 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