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9)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就话题展开,亲自探究,有所发现和感悟 。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
五、课时安排
8
四个单元1课文,每周两节,授课需15周,复习考试2 3周,共计17 18周 。
9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
2、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