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工作总结怎么写?(25)


确定目标,设置问题资料,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
有的时候,不仅仅教师能够提问,学生也能够提 。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 。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之后分析第4节 。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写了什么,怎样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之后由我带着他们一齐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 。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 。最终,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透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 。怎样去提问就应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资料 。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思考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就应鼓励 。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 。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用心性至关重要 。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多谢教师对我的鼓励,多谢教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 。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能够受到肯定 。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 。”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所以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 。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 。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透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 。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 。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透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 。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 。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 。这样不仅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透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我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我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