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背诗词( 三 )


他是用一种反讽的方式,说吕道士太多情,八百里洞庭,你在那修仙,飞过来飞过去,谁看你啊!范秀才你也是,范仲淹你多管闲事,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活头,还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关心万家忧乐,你可真是闲的......这其实是敬佩 。
你了不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以天地为大,以民心为上,这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
所以这一副对子把整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的传说以及其中深刻的人文意义,一下就给托出来了!所以有这些对子,给名山大川增色不少,当然这个名胜的对联有一个规矩,大家到各地方旅游你看有个普遍的规律,什么规律呢?这上联它往往是写景的,下联往往是抒情的,上联把景色写完了,下联该是说今讲古抒情了,最经典的是哪的对联呢?咱很多朋友知道,说古今第一长联是哪儿?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大观楼长联一百八十个字,那是古今第一长联,就是上联写景,下联讲史抒情,说这对联一百八十个字,多长呢?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
看:东骧神骏...
写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的介绍作文展开全部《荔枝蜜》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
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
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 。
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 。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 。
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 。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 。
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 。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山似的!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可见荔枝的妙处 。
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 。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 。
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 。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 。
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 。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 。
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 。
一开瓶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 。
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 。
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 。
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举动挺稳重 。
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他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动 。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自己分泌的王浆来供养它 。
老梁赞叹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老梁说:“能割几十斤 。
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 。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
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 。
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么?”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 。
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 。
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