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鉴赏的作文( 八 )


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 , 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 , 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 , 流不尽 ,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 , 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 , 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 , 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
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 , 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 , 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 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 , 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对于李煜此人 , 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 , 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 , 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 , 话到沧桑语始工” 。
由李煜 , 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
李煜的词 , 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 , 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 , 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 , 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 , 都是艺术上的精品 。
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 , 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 。
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 , 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 , 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 。
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 , 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 , 这“艺术”已不是艺术 , 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 。
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 , 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 , 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 。

【关于诗词鉴赏的作文】

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 , 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