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鉴赏的作文( 六 )


杨万里的“小菏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那小菏与蜻蜓给人一种清新 , 灵秀的感受 。
更有梅饶臣的“霜落熊升树 , 林空鹿饮溪 。
”的景色 , 让我门领略到一股灵气逼人的样子 。
古诗中的灵秀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 那妙笔呢?有个词叫妙笔生花 , 但我说我们的古诗是妙笔生树 , 妙笔生所有美好的东西了 。
像上文谈的“绿”字呀!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把一片严冬之景借用精彩的文笔比拟成了春天充满生气的蔟蔟梨花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用夸张的手法 , 把自己的乡思之情完全倾入了 。
古诗中的灵秀让人心旷神怡 , 古诗中的妙笔让人赞叹不已 。
现在 , 你在心里应该知道“诗情画意”是什么意思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语文的世界 , 陶醉在这些诗情画意之中吧!
作文诗歌鉴赏“鉴赏……”为题,高中水平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鉴赏作者:佚名“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 , 可是国都已经沦陷 , 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 , 乱草丛生 , 林木荒芜 。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 , 鸟语花香 , 飞絮弥漫 , 烟柳明媚 , 游人迤逦 , 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 , 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
诗人写今日景物 , 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 , 将感情寄寓于物 , 借助景物反托情感 , 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 , 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 , 烟景明丽的季节 , 可是由于“国破” , 国家衰败 , 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 , 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 , 只是“草木深” 。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 , 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 , 而是荒芜破败 , 人烟稀少 , 草木杂生 。
这里 , 诗人睹物伤感 , 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花无情而有泪 , 鸟无恨而惊心 , 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 , 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 , 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 , 给人以愉悦 。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 , 苦闷沉痛的忧愁 。
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 , 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 , 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
人内心痛苦 , 遇到乐景 , 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 就如“营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那样 。
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 , 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 , 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 , 越是美好的景象 , 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 , 借景生情 , 移情于物 。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 , 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 , 仍然没有结束 。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 , 唐肃宗刚刚继位 , 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 , 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 , 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 , 扣留在敌军营 , 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 , 他们生死未卜 , 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
“家书抵万金” , 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 , 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 , 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 , 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 , 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 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