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语法讲座( 二 )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 , 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
2、注意“诗眼”(“炼字”)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 , 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 ,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 , 才能读懂诗歌 , 进而鉴赏诗歌 。
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 , 烟月笼罩着沙 。
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 , 莲动渔舟下” 。
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 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 , 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
关于歌词的英语语法问题朗诵是培养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言之不足 ,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 故永歌之 。
”(《诗大序》)这里的“嗟叹”“永歌”都涉及声音 。
诗人创作时 , 将自己的思想、感情 , 由联想而化为具体的形象 , 诉诸声音 , 诉诸文字 , 然后流传 。
我们要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 也只有通过朗诵去追溯 , 去再现 。
朗诵的速度要稍慢一些 , 要把自己领会到了的情感读出来 。
在朗诵的时候 , 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 , 要确切理解字、词、句的意义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语言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 , 词汇的意义尤为重要 。
读者如果不懂得诗人所用词语的意义 , 就不能理解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这首诗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枫林的晚景 , 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呢!”有人不明白“坐”的这个意义 , 理解成“坐在那里” , 照坐立的“坐”去理解 , 就不符合诗人的原意 , 也就谈不上欣赏这句诗了 。
第二 , 要了解诗的节奏 。
古诗词的节奏 , 与诗句的字数有密切的关系 , 汉语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 , 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 , 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 , 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 , 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 。
但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 而是相互组合着的 , 一般地说 , 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 , 形成节奏 , 也叫音步 。
一般四言诗是两个音步(二、二) , 如“硕鼠/硕鼠 , 无食/我黍”;五言诗是三个音步(二、二、一) , 如“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七言诗是四个音步(二、二、二、一) ,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词、曲的节奏规律也是这样 。
但是 , 划分诗句的节奏 , 还要注意上下词意的表达 , 不能把词割裂开了 。
如“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 , 而不是“二、二、一” 。
把诗句的节奏读出来了 , 诗的音乐美也就基本上读出来了 。
古诗词的格律很严 , 什么声调的字放在什么位置 , 哪一句和哪一句要押韵 , 都有规定 , 作诗词的人都按照规定去做 , 这样更能体现音律美 , 只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 , 我们没有办法按照古代的语音去读它们了 , 有的押韵字 , 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合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