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语法讲座( 四 )


去声30韵:一送 , 二宋 , 三绛 , 四寘(音制) , 五未 , 六御 , 七遇 , 八霁 , 九泰 , 十卦 , 十一队 , 十二震 , 十三问 , 十四愿(音愿) , 十五翰 , 十六谏 , 十七霰 , 十八啸 , 十九效 , 二十号 , 二十一个(音个) , 二十二祃(音骂) , 二十三漾 , 二十四敬 , 二十五径 , 二十六宥 , 二十七沁 , 二十八勘 , 二十九艳 , 三十陷 。
入声17韵:一屋 , 二沃 , 三觉 , 四质 , 五物 , 六月 , 七曷 , 八黠 , 九屑 , 十药 , 十一陌 , 十二锡 , 十三职 , 十四辑 , 十五合 , 十六枼(音叶) , 十七洽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 , 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 。
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 , 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 。
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 , 攻笭掇蝗墀豪峨通法坤后来混而为一了 , 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 , 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 。
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 , 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
例如词韵:第一部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 , 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第二部 平声:三江七阳通用 , 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第三部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 , 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第四部 平声:六鱼七虞通用 , 仄声: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第五部 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 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通用第六部 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 , 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第七部 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 , 仄声: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第八部 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 , 仄声: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第九部 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通用第十部 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 , 仄声: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第十一部 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 , 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第十二部 平声:十一尤[独用] , 仄声: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二十六宥通用第十三部 平声:十二侵[独用] , 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第十四部 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 , 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通用第十六部 入声:三觉十药通用第十七部 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第十八部 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
【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国)古典诗词、写古典诗词】作业帮十九世纪末 ,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从此上帝的职责也就完成了 , 人类的主宰者和道德捍卫者倒下 , 随之而来的是信仰的丧失和价值的模糊.一个多世纪过去 ,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伤 , 一部分人说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 , 在精神世界再次铸造起上帝的形象;一部分人则更加坚信上帝的虚无性 , 因为他们相信上帝应该是给人类带来训示和福祉的 , 不以惩戒为主要手段.两种观点看似矛盾 , 其实殊途同归 , 都是精神归属的自我寻觅.寻寻觅觅 , 在科学和物质的飞速发展中 , 我们冷冷清清 , 不但没有答案 , 而且更加困惑.财富、美色、权力、名誉成了我们的毕生追求 , 为了实现这些我们人为地让它们互相转换.权、钱、色、名似乎成了一条生产线 , 生产出大批衣着华丽的活尸 , 活尸心中长满了自欺欺人的虫豸.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 文化灿烂 , 思想纷呈 , 自古无上帝的存在 , 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儒家在“礼、义、仁、智、信”的信条下 , 主张积极有为地完成天命 , 实现自我.道家在“无为而无不为”的信条下 , 主张顺其自然地完成天道、地道、人道 , 保持精神的高度自由.佛家在“五蕴皆空”的信条下 , 主张顿悟来对天、人进行认识.当然还有其他流派的思想精粹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这些都是我国人的精神财富.自西方哲学、思想渗入我国 , 丰富了我们的头脑 , 也给我们带来过短暂的精神快慰 , 但同时又置我们于思想混乱、精神枯竭之中.放眼望去 , 不是荒原就是沙漠 , 在西方我们已找不到出路 , 于是我们就有了文化回归的需要.国学渐热 , 是国人之幸 , 民族之幸.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 在我中国之土 , 必需用中华文化之水滋养 , 这样我国人才能茁壮成长.当然 , 我们不是一味不加选择的继承 , 取其精华 , 重构系统 , 让活水、洁水流入时代之河 , 浇灌我们时代的灵魂.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思想文化的载体 , 以务真、纯美、扬善为核心内容 , 以精炼、隽永、简洁、声乐为追求形式 , 构筑了一个个精神家园 , 供我们休憩和欣赏.我们流留连于自然美景、纷繁生活 , 或养浩然之气 , 或成逍遥之游 , 何其快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学古典诗词的理由——对精神回归的渴望 , 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当然古典诗词不是精神回归的唯一途径 , 但是一条重要途径 , 它让我们古典诗词爱好者能组成一个村落 , 这里有小桥流水、芭蕉梧桐、青鸟杜鹃、悠悠南山、大江东去、路云和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个类似村落的建立 , 必将成就一个庞大的精神国度.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人也许会怀疑精神回归是否要通过古典诗词解决 , 古典诗词在精神方面的作用有多大.在这里我就这些做如下回答:精神的回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 就像精神的异化与分解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一样.精神的重构需要很长的路 , 不管是从传统找寻还是从现代哲学前沿分析 , 都要经历艰难险阻 , 就像我们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一样 , 我们渴望绿洲的出现 , 到头来也许看到的不过是海市蜃楼或数棵待枯的老树.但我们只要相信沙漠生命的存在就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 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精神呈现的过程 , 我们将不虚此行.古典诗词就是一种生命的存在 , 它不只是有限的文字组成的结构拼图 , 它更是无数中国人精神的聚集地.它是经过高度提炼、纯化的结晶 , 我们古老的智慧、深厚的涵养都在里面蕴藏.也许我们在里面待久了会觉得陈旧 , 还会出现些许审美问题 , 但我们一旦离开它 , 又会觉得孤独无依 , 缺少倾诉的对象和感情的寄托.我说过古典诗词不是精神回归的唯一途径 , 但是一条重要途径.只要有精神的存在 , 就会有古典诗词的存在 , 因为古典诗词是精神的部分载体.数千年中华文化精神积淀出的古典诗词必将在每一位中国人意识里常生常新.我们在“读”的时候得到的只是部分的精神分享 , 而不是全部.我们部分地了解了内容、意义 , 但诗人们为什么要那样表达呢?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呢?我们常常会觉得换无可换 , 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每移一字一词都可能影响全篇的质量.就词来说同一种感情、思绪换一个词牌也是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需要“写”去解决问题.“写”首先要克服什么问题?就是形式的问题.韵部、平仄、对偶、意象、典故等等都要解决.这些对古代诗人也许简单许多 , 因为整个音系是他们时代的或稍前的 , 还有作诗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风尚.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 , 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 我们不能一下就分清韵部、平仄 , 我们写古典诗词难度无疑加大了很多.单就韵部字就要耗费我们许久精力 , 并且我们会疑惑不解.如“东”、“冬”部在诗韵里分开 , “青”、“蒸”、“庚”部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干系到古音系和今音系的区别了.词韵里为什么它们又分别同韵部了呢?因为资料的缺失 , 现代的音韵学家只能就种种问题做假设分析.古人不能复活 , 我们只能在写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就诗韵和词韵的问题 , 我想是诗词形式的嬗变造成的 , 每首词需要更多的韵字 , 尤其是中调、长调 , 在诗韵中的划分已不能满足词对韵的需要 , 为此就合并了一些邻近韵部的字.当然我也是一种假设.)当我们经过一番学习克服了已有形式的障碍后 , 我们会对古典诗词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