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方山的诗词( 八 )


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 , 掰成碎块 , 加辅料煮制而成 。
其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 。
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 , 更觉余香满口 , 回味悠长 , 吃的时候配一叠特制的糖蒜 , 口感更好 。
牛羊肉泡馍 , 是独具西安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 , 西安老孙家饭庄从一八九八年开始经营 , 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
传说 , 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
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
据《宋书》记载 , 南北朝时 , 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 , 武帝竟封为太官史 , 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
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 , 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 , 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 , 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 , 掌柜见其可怜 , 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 , 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 。
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 , 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
后来 , 赵匡胤黄袍加身 , 做了皇帝 , 一日 , 路过长安 , 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 , 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 , 仍感鲜美无比 , 胜过山珍海味 , 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 。
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 , 牛羊肉泡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 。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 , 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 。
老童家腊羊肉 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 。
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 , 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 , 品尝了老童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 。
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 , 制成匾额悬挂门口 , 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 , 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
腊羊肉选料精细 , 工艺讲究 , 辅料齐全 , 火功得当 。
卤煮出的肉 , 色泽红润 , 质地酥烂 , 香醇可口 , 是佐餐...
晋西北资料,不要西北的 。
一、黄土高原的历史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是我国经济落后、问题成堆的地方 , 其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由此引起水土流失、风沙、干旱等一系列生态灾难 。
为了阐明这个问题 , 必须首先弄清黄土高原历史上究竟是什么自然景观?是森林区?还是像现在这样光秃的荒草区?有的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就不是森林区 , 而属草原带 。
这个看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
大量事实证明:黄土高原历史上确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 。
这是在黄土高原上进行过大量认真考察研究的科学家的共识 。
例如 , 我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于1929年到晋西陕北考察时 , 根据大量考证和调查材料断定当地原为森林地带 , 并对晋西陕北破坏森林后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的情景很感慨地说:“我民族摧残森林的可怕” 。
1955年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在考察报告中明确指出:“从残存的原生植被来看 , 可以肯定 , 本区在农耕以前原始植被是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 。
这一科学结论为大量历史资料所证实 。
据考证 , 在秦汉以前 , 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 。
例如 , 现在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毛乌素沙漠中的陕北靖边县的白城子 , 从目前景象来看是属干旱荒漠区 , 但它原是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 曾是大夏国(建于公元407年)都城统万城的所在地 。
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建这座都城时曾赞美道:“美哉斯阜 , 临广泽而带清流 , 吾行地多矣 , 未有若斯之美”(载《元和郡县志》) 。
而今日白城子已被茫茫沙海所覆盖 , 可见其生态环境变化之大 。
现在呈现干旱草原面貌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陇东、陇西、兰州和宁夏一带历史上也是森林地区 。
据《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 , 民以板为室屋” 。
以板盖房是林区居民的习俗 。
说明汉代这一带都是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