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诗词( 七 )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 。
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 。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
当时,太岳太和山(武当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 。
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 。
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 。
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 。
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 。
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
关于南京的历史展开全部 南京是一座具有247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著名古都,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时间累计达450年 。
根据最新考古证明,南京地区在30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约在公元前6000-4000年,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居民的部落 。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于今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长干里,为南京建城之始 。
公元前333年,战国时期楚国于今清凉山西麓石头山上置金陵邑,从此南京又称金陵 。
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吴国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
隋后,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南京,史称“六朝”,六朝都城位于秦淮河北 。
经过三百年的建设,六朝时期南京人口达100多万,使古代南京从创业走向兴盛,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作出重大的贡献 。
公元589年隋灭陈以后,隋文帝下令将建康的城邑和宫殿全部毁平,改作耕地,六朝繁华荡然无存,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定都,南京才迎来了又一次的城市繁荣 。
南唐建都金陵府城,摆脱了六朝建康都城的格局,将秦淮河一带繁华商业区和人烟稠密的居住区围进城内,形成近代南京城的南部框架,今中华路——洪武路大致为南唐都城中轴线 。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改称应天府 。
公元1366年,朱元璋在南京开始了长达21年的浩大的筑城工程,这就是至今尚大部留存的闻名世界的明南京城 。
这是南京建城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它奠定了近代南京城的格局 。
明南京城为四重城垣:宫城、皇城、都城、外廓,今御道街即皇城中轴线 。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南京命名之始 。
公元1645年清王朝于南京设立江宁府 。
公元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称天京 。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江宁,改江宁为南京府 。
同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
1927年中华民国复都南京,并进行了以城市干道网为主体的市政建设,形成了今日南京的基本框架,这期间,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南京遭受严重破坏 。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
...
药王和药圣的资料药圣 李时珍 药王 孙思邈药圣 个人简介李时珍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 。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
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
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 。
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