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恶?——《人类简史》读后感怎么写?( 三 )


总得来说,作者的上帝视角让人耳目一新、视野开阔,思维也活络了 。

人之初,性本恶?——《人类简史》读后感怎么写?


读完这本书感觉不错,分享给大家 。
作者通过4部分分析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说了人类的起源,以此告诉人们,人类只是很普通的一种生物 。来源于大自然的基因突变和筛选 。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讲述了农业的产生导致智人数量大增,并且导致其他物种减少,人类成为大自然主宰 。并且因为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导致出现阶级 。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讲述了金钱的产生,帝国的影响和宗教的本质 。尤其讲了宗教很多种,而且相互之间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部分宗教发扬光大是因为这些宗教属性带有扩张气息而已 。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讲述了科学的重要性,而且科学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速度,未来成为不可预测的,变化极快的 。
本书重点讲述了历史的上的几个帝国,讲述了人类犯下的罪,侧面证实好坏真假都是相对的,所有意识形态都是想象出来的,并且受到后来者的极力维护 。本书客户的阐述了,世界没有神,物种是进化的后果,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科技的厉害之处在于极快的改变了人类世界,未来难以预测 。过分的贪婪和不节制将导致人类的毁灭,必须从意识和科技上改变这种后果 。

人之初,性本恶?——《人类简史》读后感怎么写?


正方辩词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三字经里面的话 。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来是善良的 。他(她)们后来的不同和巨大差异,是后天形成的 。没有哪个坏人是天生的,只是因图一时享乐,经不住诱惑而迷失了方向 。
一般而言,对人性的哲学分歧主要有6种:
(1)人之初,性本善(孔子)
(2)人之初,性本恶(荀子)
(3)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接近本恶说)
(4)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5)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6)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但是,以笼统的分类应该只有本善说和本恶说,都似乎很有道理,在西方本恶说占上风,因为,西方人没有儒家思想的固有框架,而东方特别是东亚,儒家思想的强势让多数东方特别是中国人无法接受本恶说,主要就是因为这句人之初,性本善(孔子)
但是这个“性”应该有多种含义,也就是说应该是广义的 。性质,性情,性格,性别,性欲……都是从“性”开始的 。也说明了它的广义性 。实际上人之初“性”本“色”,这也是毫无疑义的 。因为孔子也说过:“食色,性也!”就是说它本来就是和吃饭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 。所以性本来就是天生的 。他后天形成的只是在发展它利用它和操作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