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恶?——《人类简史》读后感怎么写?( 四 )


法国学者Raymond Around 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说:我并不否认一场会议里的桌子两边的人有其一定程度的对立,我只是认为,你不可以因为他们有某些观念和见解,就把他们一分为二,说一个阵营是善的化身,属于未来,代表理性,一个阵营是恶的化身,属于过去,代表迷信 。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则说“人之初,性本恶”
我认为首先要界定善与恶的界限,然而,这才是不可探讨的,因为,随着时代和人类的发展,每个时期善和恶的标准都很模糊,正是因为这样的模糊,才导致这个问题的不可考!
比如,把人逼迫到极端(比如饥荒),人就会表现出动物性,残暴,极端自私,当人们饿到一定程度,就算是同类又有什么不可食用的?
英国著名的探险队在18世纪在北极探险的时候,最后全军覆灭,到最后这些被当作英国英雄的人自相残食,而几十年后当人们发现他们的尸骨的时候,人们发现他们尸骨上都有用刀砍割的痕迹,经过权威法医的鉴定认为是互相残割食用的痕迹 。然而,英国人就是不肯相信,他们认为他们的英雄不可能这么做的,然而,他们真的是恶的吗?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小孩刚出生时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把最表面最真的一面表现出来.不会去考虑任何的问题.后来他们的改变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紧密紧合在一起的
小孩的纯真天真非功利性与大人的唯利是图一对比,不是人性本善?因为功利,人性才慢慢恶化!
不同的人就像不同形状的石子,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人生在世就在这大染缸里不停地撞击,也就有有形形色色的人,也就有了人的圆滑 。
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只是后来在生存中把握的问题了
人之初性本善正方攻辩问题
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 。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 。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方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 。我方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如果硬要说恶是因不是果,也就是说人性本恶,那么人世间根本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 。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极力主张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人类可以形成道德 。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道德规范都是作为人类最大的利己手段 。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犯道德而不会受到处罚,人就不会遵守道德的约束了 。深夜两点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我就会闯过去,因为不过是为了个人方便 。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遵守交通规则 。而根据人性本恶的前提假设,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无所不在的权威监督每个人履行道德规约 。如果人性本恶,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行、人还是有道德、还是有利他的行为 。如果人性本恶,(时间警示)那么我们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不刻不监督我们的世界当中;第二个是我们人类社会将是彼此不再相信 。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会看到一个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人们则说他居心不良;而我们在辩论会中建立起来的友谊都是虚假的装腔作势 。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 。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 。泰丽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永远不得渡,则已终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