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恶?——《人类简史》读后感怎么写?( 五 )


(反驳)
这是一个不能定义的问题,人之初到底是什么:是人类刚刚诞生?还是当人是个婴儿的时候?
人是由猿猴进化的,猿猴是善是恶?它们嬉戏林间,遵循着自然规律,这是善吗?它们撕食另族,这是恶吗? 一个婴儿,可以说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如何说他是善是恶? 因此善恶的判断是因人而异的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人的性情性格确定有先天遗传,这种遗传只能是急与缓,躁与柔,动与静的不同,不能说脾气急点躁点就坏,但将来则可以产生暴力倾向,也不能说生下来比较安静、脾气温和的就好,就一定善,也要看后天培养和生存的环境如何 。所以,性善论是不科学的
反方可能提出的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的话,那教育还有用吗?
(正方可能会这样反驳)
有用 。
因为人幼年时期都是纯真的 。你见过现实中的恶婴吗?没有吧
所以说小时候是最善的时候 。
长大了就有很多后天因素刺激他,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育!就像树一样,小树苗时候都是很好的,长的差不多的时候就有一些因素使他歪歪扭扭 。这时候就需要人来教育 。用教育来纠正他的错误,使他长大成材!
反方辩词
其实,善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什么是善呢?比如说,一件事当时看起来也许对别人是有好处的,即被称为“善事”;可过几天、几月、几年,它会一直对对方有好处吗?这是也许善就成了恶,这又怎么解释呢?
善从恶中来,恶也可以来源于善 。善极则恶,恶极则善 。人们常说的“看问题要全面”“要从两个角度看问题”就是此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角度方面呢?就是源于一个人的认识善(或恶)到了什么程度 。其实一个正常人绝对不是一个只有善的人(当然更不是一个只有恶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出现,用小说里的话说“那将引起一场武林的腥风血雨” 。综上所述,恶来源于善 。
孔孟儒家提出的是”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治理国家应该以道德教化为主,不应该施以严刑峻法!
法家则提出与之相反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靠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是没有用的,应该制定严格而完善的律法,来管理天下! 事实上,”性恶论”比较实在和现实一点,毕竟,人还是欲望的动物 。
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相辅相成,善与恶在人之处是没有定论,人之初是一张白纸,善与恶是后天环境造就的 。再说,发出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这样感叹的人们,也是被环境因素所影响的,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经历而去估量别人去定义别人 。可以说,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没有关系,也可以说,相辅相成,没有恶哪里来的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