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二 )


5.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 。
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启下文回忆
7.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 。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 。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
8.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 。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 。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 。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
四、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2—3分钟)
明确: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
五、作业 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六、板书设计 :
故乡的榕树
胶片
一 特殊 形状奇 理想的启迪者 放飞者(伙伴) 友情
传说奇 道德的寄寓者 教化者(爷爷)
株 一般 功用奇: 爱心的传达者 实现者 (祖母) 亲情
两 特殊 劳人的荫蔽者 慰安者 (乡亲) 乡情
株 夏夜的造境者 催眠者 (我)
七、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①正确解读本文 。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年12期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 的 。我以为十分不妥 。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 。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 。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 。我也觉得不妥 。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
②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 。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 。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 。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 。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 。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 。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 。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 。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