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学古诗词( 三 )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清教的学习习惯 。
笔译之后,让学生分段分层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 。
教师点拨时,应注意几点: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 。
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订正时要让其掌握规律性的...
辩论:中学生应不应该学古诗应该学古诗的观点如下: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文学的意味实际上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的传承 。
这种传承使知识者的传统在一段漫长的历史里绵延了数千年,其精神在知识者的文学传统中也显露了自己的经久不衰的魅力 。
潜移默化是文学的一种特殊的功能,不能设想朗诵了一首唐诗或者宋词之后,人们的思想境界、艺术素养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然而它对于人的文化心理的积淀是无形的,它对于人的阅历和素质的影响也是渐进的不少同学很喜爱古诗,觉得这些诗读起业琅琅上口,越念它越觉得有味道 。
初一两册语文课本,选了十六首古诗,其中绝大多数是唐诗 。
唐代正是我国诗歌空前繁荣、空前普及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 。
根据记载,当时连放牛娃都会吟诗 。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闪烁的明珠 。
它哺育了后代许多杰出的诗人,象郭沫若、艾青、郭小川等,都谈及过阅读唐诗的好处 。
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也说自己每天必读唐诗 。
这正如一位著名哲学家说的:读诗使人灵秀 。
多读好诗,既能陶冶情操,又会使头脑变得灵敏 。
因此,初中生多读诗歌,对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好处是很大的 。
当然,读诗不象读散文,诗比散文难懂,原因在于诗歌这种体裁很特别 。
清代诗论家吴乔普经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
”法国诗人梵希乐说:“散文是散步,诗歌是跳舞 。
”这两个比喻准确地道出了诗歌的特点:诗歌的素材和语言是经过提炼浓缩的 。
因此凡是对表达语意无重大关系的词语都可省去句与句之间过渡性的说明也可以不表 。
在诗歌中,句子成人的省略、句子的紧缩都是很常见的,有时出于格律音韵方面的需要,甚至打乱了句中词语的排列顺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歌的“跳跃性” 。
很多诗歌从外表看似乎句与句之间毫不相干,上句与下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学生阅读诗歌就觉得它的含意远不及散文的含意那样紧密和顺畅,“难懂”主要表现在这里 。
这就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诗句之间的空白,完整地领会一首诗的含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进入诗人给我们描绘的艺术境界,领略诗“意境美” 。
下面,试以李白《静夜思》为例谈一谈 。
李白这首诗只有二十字,可它既有描写,又有抒情,言简意繁 。
开始,我们可参照李白生平,把它改写成一则散文来读,体会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远离故乡的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然后很快就能理解背诵 。
至于象《卖炭翁》这样具有情节的叙事诗,采取以上方法,效果尤其显著 。
同学们记忆力强,如果真正能心领神会课本中优秀的诗篇,并初步具备阅读古诗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对于你们今后的学习与写作,还将进一步发挥巨大的作用 。
中国古典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乃至世界诗歌史上所居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
浩如烟海和流派风格繁富的我国古典诗词对于我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所引发的影响,对于我国人民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美学趣味的提高和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读了古诗文,领会我国文字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心中会有一种难言的自豪感,从而深受祖国的语言、文学 。
教育: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上写五千年汇聚的文化宝藏呀,文字以最美的姿态展现在你面前,怎么能不好好品味一番?诗词里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服战露华浓”的李白 。
还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轼 。
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李贺 。
……太多太多的人,用诗句走到我们面前 。
学了古诗词,你在看到美丽的山水时可以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句来形容,而不是“哎呀,真好看”这种苍白的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