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里的梧桐( 二 )


“梧桐”意象有丧偶之意么?关键词:古典诗词 意象 梧桐意象是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 , 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 , 意象又是其艺术灵魂 。
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像 , 或者是借助于客观物像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
①简单地说 , 意象就是主观情志与客观物像相互交融的艺术形态 。
梧桐 , 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 , 它有自己的自然属性 , 但当它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野 , 诗人将它写入古典诗词中并融入其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时 , 梧桐就由自然属性转变成社会属性 , 成为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
因此 , 在历代文人反复写入和复写创新的过程中 , “梧桐”这一意象就具备了象征高洁、希望、爱情、凄凉、悲伤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
一、梧桐枯峥嵘 , 声响如哀弹——象征人品性的高洁 。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 , 梧桐就是其中的物象之一 。
“良禽择木而栖” , 梧桐可以招致祥鸟凤凰 , 是高洁的象征 。
我国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 , 昔郑玄云“凤凰之性 , 非梧桐不栖” , 又如北宋陈翥在《桐谱??斜源第一》中云:“夫凤凰 , 仁瑞之禽也 , 不止强恶之木 。
梧桐柔弱之木也 , 皮理细腻而脆 , 枝杆扶疏而软 , 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 。
”②“良禽择木而栖”之说 , 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 , 于彼高岗 。
梧桐生矣 , 于彼朝阳 。
萋萋 , 雍雍喈喈 。
”后人则据此来称赞人的品性之高洁 。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 , 凤食竹何惭 。
”就将这一传说化入诗中 , 以梧桐修竹喻人 , 称赞有唐一代贤相张悦 。
又如:“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咏蝉》) “梧桐不仅可以同凤凰或修竹构成复合意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 , 而且还可以单独运用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 。
王昌龄《段宥厅孤桐》:“槁叶零落尽 , 空柯苍翠残 。
虚心谁能见 , 直影非无端 。
”诗中的孤桐槁叶尽落、扶枝枯残 , 但其耿直高洁的本性却倍加突现 。
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 , 得地本虚心 。
岁老根弥坚 , 阳骄叶更阴 。
”诗人以孤桐自况 , 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③的凌云之志和谦虚谨慎的为人之道 。
二、 栽下梧桐树 , 引来金凤凰——寄寓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 。
“自古以来 , 凤凰就是百鸟之王 , 是真、善、美的化身 , 梧桐作为它的唯一栖身之地 , (更平添了凤凰几分“捡尽寒枝不肯栖”④的高洁本性)可以说是一种祥瑞之树了 , 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好运 。
⑤乡间人们大量种植梧桐 , 或点缀于庭前院后 , 或栽种于道路两旁以期好运常在 。
李白有诗句“宁知凤凰意 , 寄托梧桐前”便是证明 。
由此可见 , 梧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
三、梧桐相待老 , 鸳鸯合双死——比喻爱情 。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 , 他们常常借助于不同的意象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爱情体验 。
意象是作者主观感觉和情意的物化 , 常见的爱情意象主要有鸳鸯、鹧鸪、画眉、燕子、凤凰、红豆、比翼鸟、连理枝和梧桐等 。
当这些客观物像进入到诗人的脑海中 , 在灵感的作用下逐渐由模糊趋向于明晰并由诗人将其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变成意象 。
在这一过程中 , 单纯的物象就变成了既融入了诗人创作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趣 , 同时又能使读者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生发相应的联想 , 近而体悟诗人的创作意图 , 产生共鸣 , 获得审美愉悦或审美教育 。
正如如上所列举的意象 , 花木禽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 。
青干绿叶、枝干扶疏的梧桐则是伉俪好合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