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里的梧桐( 三 )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 , 梧为雄 , 桐为雌 , 同生同老 , 同生同死 。
⑥因此 , 我国民间便有了以梧桐来暗示男女之间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 。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 。
“两家求合葬 , 合葬华山旁 。
东西植松柏 , 左右种梧桐 。
枝枝相覆盖 , 叶叶相交通 。
中有双飞鸟 , 自名为鸳鸯 。
”在这神话般的凄美叙述中 , 以梧桐松柏的枝繁叶茂相互交通来象征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 , 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
四、梧桐半死清霜后 , 头白鸳鸯失半飞——象征丧偶 。
因梧桐落叶早 , 民间便有了“梧桐一叶落 , 天下尽知秋”的说法 。
古人深受“天人合一 , 物我相通”的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 , 由物及人 , 见梧叶飘零 , 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命的终结 。
这样一来 , 在古典诗词中我们会常常发现以梧桐(或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 , 伴侣的“逐水东流”这一文化内蕴也就不足为怪了 。
这种以梧桐象征丧偶的说法 , 最早可以流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 , 高百尺而无枝 , 中郁结之输菌 , 根扶疏以分离 , 上有千仞之峰 , 下临百丈之溪 , 湍流溯波 , 又澹淡之 , 其根半死半生 。
”后来文人便把这一象征意蕴继承开来 , 出现了许多名诗佳词 。
贺铸在为其爱妻而作的悼亡词《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中写到:“重国闾门万事非 , 同来何事不同归 , 梧桐半死清霜后 , 头白鸳鸯失半飞 。
”虽是对“其根半死半生”和“琴哀半死桐⑦”之薏的化用 , 但丧偶之痛何似霜后梧叶憔悴损!相似的还有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 , 乱山平野烟光薄 。
烟光薄 , 栖鸦归后 , 暮天闻角 。
断香残酒情怀恶 , 西风催衬梧...
为什么“梧桐”在古诗文中表达悲秋的意境在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中 , 大自然的四时变化与人类情感的喜怒哀乐是相通的 。
四季之中 , 秋天万物凋零 , 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 , 也因此 , “悲秋”自古以来就成为骚人墨客吟咏不绝的主题 。
古人素有悲秋情结 , 而梧桐是典型的落叶乔木 , 风吹桐叶 , 雨滴梧桐 , 肃杀凄清 。
诗人触景伤怀 , 不由愁情顿生 , 故而梧桐成了古代文人寄寓悲秋愁情的意象 。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 梧桐意象频现 , 常常和秋风秋雨组合在一起 , 渲染孤独寂寥的意境 , 抒发凄凉的悲秋愁情 。
例如 , 南唐后主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静 , 梧桐晚 , 几树惊秋 。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人烟寒橘柚 , 秋色老梧桐 。
”宋代赵长卿《一剪梅》:“羁馆残灯 , 永夜悲秋 。
梧桐叶上三更雨 , 别是人间一段愁 。
”陆游《秋思》:“砧杵敲残深巷月 , 梧桐摇落故园秋 。
”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 , 梧桐叶上萧萧雨 。
”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借梧桐意象抒写悲秋愁情的名句 。
唯美的古典诗词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 , 容华谢后 , 不过一场 , 山河永寂 。
2、千秋功名 , 一世葬你 , 玲珑社稷 , 可笑却无君王命 。
3、凤凰台上凤凰游 , 负约而去 , 一夜苦等 , 从此江南江北 , 万里哀哭 。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 , 人世苦多 。
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
5、风华是一指流砂 , 苍老是一段年华 。
6、夜雨染成天水碧 。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 , 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
7、你要记得 , 紫檀未灭 , 我亦未去 。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
9、汉霄苍茫 , 牵住繁华哀伤 , 弯眉间 , 命中注定 , 成为过往 。
10、红尘初妆 , 山河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