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里的梧桐( 六 )


如“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 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
重门深锁 , 顾影徘徊 , 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 , 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 , 而今已成阶下囚 , 万千愁绪 , 满腔幽愤 , 尽在其中 。
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 深秋孤夜 , 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 , 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 。
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 , 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 , 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 。
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 ,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 凄婉惶惑 , 意境深远 。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在唐宋诗词中 , 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 。
如“春风桃李花开日 ,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 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 , 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
唐明皇回宫后 , 目睹旧物 , 触景生情 , 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 , 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 。
如“梧桐树 , 三更雨 , 不道离情正苦 。
一叶叶 , 一声声 , 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 秋夜三更 , 冷雨滴在梧桐叶上 , 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 , 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 , 缠绵悱恻 , 幽怨伤怀 , 彻夜不眠 。
其意蕴深厚 , 令人回味无穷 。
再如“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 丈夫去世 , 独守空房的李清照 , 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 。
此时 , 女词人独立窗前 , 雨打梧桐 , 声声凄凉 , 孤独无助的她 , 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 。
这哀痛欲绝的词句 , 催人泪下 , 堪称写愁之绝唱 。
《梧桐》 晏殊 苍苍梧桐 , 悠悠古风 , 叶若碧云 , 伟仪出众 ,  根在清源 , 天开紫英 , 星宿其上 , 美禽来鸣 ,  世有嘉木 , 心自通灵 , 可以为琴 , 春秋和声 ,  卧听夜雨 , 起看雪晴 , 独立正直 , 巍巍德荣. 《撼庭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 , 恨此情难寄 。
碧纱秋月 ,  梧桐夜雨 ,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 天遥云黯 , 只堪憔悴 。
念兰堂红烛 ,  心长焰短 ,  向人垂泪 。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 ,  不信多情 ,  长恨离亭 , 泪滴春衫酒易醒 。
梧桐昨夜西风急 , 淡月胧明 ,  好梦频惊 ,  何处高楼雁一声? 《踏莎行》晏殊 碧海无波 , 瑶台有路 。
思量便合双飞去 。
当时轻别意中人 ,  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 , 香闺掩雾 。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 ,  梧桐叶上萧萧雨 。
《寂寞梧桐》“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这两句描景 , 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 。
他登上西楼 , 举头见新月如钩 , 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 , 锁住了满院清秋 。
凄凉的景物中 , 蕴含着深深的愁恨 , 景中有情 , 情溢景外 。
梧桐 , 在古典诗词中 , 从来就是个表现愁情的物象 , “梧桐树 , 三更雨 , 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依约相思碎语 , 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 , 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梧桐为什么是忧愁的象征,有何典故?文学寓意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 。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