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古诗词怎么去理解怎样才能准确的理解其意,有些诗词写近几年的文学鉴赏题中 , 对诗歌内容的考查以理解为主 , 侧重于对关键词语的诠释、对诗句的整体理解、对诗歌意境感悟以及对诗歌主旨意图的体会.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测试以评价赏析为主.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 , 抒情性、形象性的特色非常突出 , 考查时侧重于语言运用的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 , 测试重点涉及到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典故运用、行文构思、作品风格等多方面.一、抓住诗眼 ,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诗歌以语言凝练见长 , 讲究一字传神 , 在极为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达到“简练”的境界.简练不是简单 , 简单是一览无余 , 简练是字面以外还有含义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即言语理解有尽头 , 但表现的含义理解就可因人而异.于是就有了“诗眼”.所谓诗眼即诗词中最能体现题旨、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 , 也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 .抓住诗眼就可基本上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 便可知晓诗歌的情感脉络.分析诗眼 , 能进入意境 , 感受情趣 , 领悟旨意 , 探究艺术手法.所以 , 阅读诗歌应尽可能抓住诗眼 , 以求正确把握诗歌.这一点 , 以往注意不够 , 现在强调它 , 虽有放马后炮之嫌 , 但却是很有必要的.一般的说 , 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 , 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当然 , 也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 , 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 , 而隐藏在标题中 , 在诗句中的诗眼有的有其它的字陪衬 , 影响我们的视线.但不管怎么样 , 我们都要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字.古人是从形式上炼字炼出诗眼的 , 我们则应该结合对内容的理解来抓诗眼.诗眼一般不在名词上 , 若在名词上则必定是名词活用.大多数情况是诗眼和关键词往往是在动词、形容词、活用的数词上.若单纯地看第三、五字 , 有时难免会发生错误 , 如果结合动词、形容词、数词 , 并从全诗的角度来考虑 , 抓住诗歌的含义就比较有把握.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 , 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 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③特殊词:在诗文中 , 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 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 , 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 , 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 , 有时作定语用 , 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 ,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 ,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 渲染气氛.二、体会意境 , 从微观上理解诗歌“意象”这一术语在我国由来已久 , 历代又多有发展变化 , 含义不尽一致.但也有趋于一致的表述: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 , 心与物的同一 , 情与景的交融.“意象是具体化的一种感受”(艾青语).成功的诗作常常以捕捉、提炼意象为创作的起点.对意象的鉴赏 , 也是高考对学生古诗鉴赏能力所要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如 , 2002年全国统考题就是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提出了与意象有关的问题.其所问“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 是一个含义丰富的传统意象.“意象”和意境 , 两者的构成元素都是情和景 , 但“意境”常就全诗而论 , “意象”则多半指构成全诗意境的较小的组成部分.所谓意境 , 传统的理解是指作者(有时也包括读者)的主观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 “景乃诗之媒 , 情乃诗之胚”(谢榛《四溟诗话·卷三》) , “情景名为二 , 而实不可离”(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 它们相互作用 , 相互渗透 , 触景生情 , 以情状景.王昌龄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 , 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境界当中自成高格”“写感情则沁人心脾 , 写景则在人耳目”.意境不仅仅是环境 , 还要跟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 , 才能充分表达出来.只讲情境 , 不讲意境 , 学生容易走偏 , 答题不准确.因此 , 在诗歌阅读中 , 不深入体味意境 , 是难以理解诗歌的内涵 , 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的.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 把握诗歌语言的特性 , 消除情绪、时空和逻辑的障碍 , 力求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来 , 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 , 把省略的过程焊接起来 , 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 , 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 , 再现诗歌的形象和画面 , 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深层次的意境之中 , 领略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三、考察环境 , 从全方位鉴赏诗歌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古诗词主要写自然环境(景物) , 这是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背景 , 衬托心情 , 抒发情感 , 用景物描写衬托暗示感情 , 或作为感情的某种象征 , 达到情景交融的高度 , 使诗歌深厚 , 含蓄 , 精炼 , 意味隽永 , 余味无穷.抓住诗中的景物描写 , 去确定意境的基调 , 去理解 , 去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此情”是什么;去感悟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感悟情感是读者在进入诗词意境后的心理反应活动 , 它是鉴赏阅读的重要环节.鉴赏诗词必须真正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的生活场景中去 , 同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共同去感受诗词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