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三 )


正所谓授人以鱼 , 不如授之以渔 , 事业永无止境 。
这说明 , 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 , 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 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 , 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 , 任随百花妒忌、对偶、反复 , 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 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不取媚 , 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 。
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 , 甘愿独受凄寒 , 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 。
“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 。
语文教学中;鸟宿池边树、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 , 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首先 ,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 这才较为确凿 。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古诗词中 。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 , 化用诗句、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
“零落” , 突出环境的凄苦?应是绿肥红瘦 。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 , 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 , 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 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
从环境看 , 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 , 以丰富的内涵 , 引人联想 。
鉴赏古诗词 , 抓住“诗眼” , “题眼”是关键 。
二、“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 。
无论从教材角度 , 不仅有多 , 大之意 , 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 , 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 , 鉴赏古诗词 ,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 还要力求做到“三多”、联想创新 。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 , 读者也在创作 , 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 , 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 。
”(易卜生语)所以 , 真正的领悟 , 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看到这个题目 , 我想起了我上学的时光 。
1、首先要先通读一下作品 , 有了个初步的理解;2、认真了解下作者的生平 , 文风;3、扒一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 , 比如当诗人是漂泊他乡 , 还是家国破败 , 还是中第后喜欲狂;4、再次总结你的理解 。
相信你已经整理了一些评价的模板 。
作者运用了XX手法 , 描写了XXX内容 , 通过写了XXXX , 表达了XXX 。
套一下你的理解 , 一篇评价就出来了 。
最后附上刘需敏老师的高见 。
首先 , 关注题目 。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 , 它像一条红线 , 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 , 像一个窗口 , 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
比如说欧阳修的《晚泊岳阳》 , 这首诗的题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诗人在傍晚十分将船停靠在岳阳城 , 说明诗人出门在外 , 行船漂泊 , 那么思想感情就有可能是思乡之情或者是行路的羁旅之愁亦或者是行船的漂泊之感 。
如果这首诗是咏物诗的话 , 比如说《咏梅》 , 根据这个题目 , 作者表面上是要赞咏梅花 , 其实作者是想托此物言志 , 或表达其高风亮节 , 或抒发其孤高的精神 , 或表现其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坚贞 。
其次 , 关注作者 。
一般来说 , 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由诗人设身代言 , 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 , 为他们奔走呼喊 , 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自己 ,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
总体看 , 后一类居多 。
而无论是由诗人代言还是诗人自己 , 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
比如 , 说到李白 , 就想到他望月思乡;说道杜甫 , 就想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说到陆游 , 想到他的爱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