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故事诗词( 七 )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
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 。
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的诗句●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
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 。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刺客|世界十大刺客,全球十大刺客的故事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官场故事:省里来的大官
- 故事|短小的十个民间故事短篇,民间经典短篇故事
- 抗生素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 《美国人的故事(全三册)》读后感精选
- 中秋的桂花淡淡香
- 故事|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top10,三国演义里面的精彩故事
- 托尔斯泰小说中的数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