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六 )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 。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 。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 。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 。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 。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 。《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 。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 。他们力大无穷 。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 。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 。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 。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 。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 。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 。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