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五 )


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 , 又从人物的行动入手 , 抓住“藏”和“做” , 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 , 通过有效的引导 , 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
很多情况下 , 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 , 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 , 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 , 此时 , 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一、学语文 , 要扎扎实实 。

语文就是语文 , 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 , 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 。教学是 , 我先从整体入手 , 通过初读感知文意 , 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 , 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 , 逐步走进人物内心 , 感受人格魅力 。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 , 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 。上课是 , 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 , 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 , 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
二、学语文 , 要轻轻松松 。
在开课设计时 , 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 , 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 , 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 。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 , 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 , 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毛浓华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 , 赞扬了他以身作则 , 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 , 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 ,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 再思中感悟 , 在辩中明白 , 由浅入深 , 层层递进 , 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物的行动入手 , 抓住“藏”和“找” , 使他们带着情感进入主客观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 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它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当学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 , 心潮澎湃 , 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时 , 心灵的闸门就已经开启了 , 人物的个性得到鲜明地再现 。
教学是一种艺术 , 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 , 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