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每每看到前人写的关于生和死的文章,作者便没来由地觉得前人的观点、看法和自己相差无几,都把死和生看成是一件大事来对待 。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所以作者说,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看成是一样的,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没有根据的 。后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过去一样,把是非得失看得明明白白 。反之,当我们自我观照,自我审视的时候,往往无法判断自己的这种生存状态究竟好还是不好 。
“凡中国文学最高作品,即是其作者之一部生活史,亦可谓是一部作者之心灵史 。此即作者之最高人生艺术 。”——钱穆
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文化作品的同时,也应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活着的?
引入资料: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 。当时的统治非常严酷,而且朝代更替频繁,朝不保夕 。对生命常常有恐惧之感 。而且因为朝代更迭,礼乐崩坏,文人们常常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是谓“一死生”“齐彭殇” 。
他们崇尚老庄,老庄思想是怎么样的?老子,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我乐我的,你哭你的,谁也管不着谁 。庄子,逍遥油,我忽而上天,我忽而入地,哪管人间苦乐与悲喜,只要自己觉得逍遥自在就可以了 。这是一中十分虚无的人生观 。
这和悲又有什么联系呢?当时文人的生活太消极、太虚无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举例:时人评价毛泽东)时人无法体察自我,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也是一大悲!
8)“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这里交代了写作目的,想着后世的读者能和他有相同的情致,类似的感伤 。
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不认同郭沫若的看法,同学们认为作者的痛是正常的,是有理有据的 。作者或感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或悲叹人生无常,死生大事,不得变更,乃至时人活在“当局者迷”的状态之中,因此觉得十分悲痛 。而这个痛与极乐的连贯性与合理性,同学们在课后仍可以继续探讨 。
(看来同学都很厉害,都能和大师级叫板,争一日之长短)
4、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一直在死生这件事上纠缠不清 。他写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写“当局者迷”,批判了当时消极无为、一死生、齐彭殇的人生观 。反而言之,作者提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它的反面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