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如何写?(27)


六、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并与苏轼《前赤壁赋》对照,分析二人哲学观点的异同 。
2、整理课堂未能解决的词句,写在笔记本上 。
板书设计:
乐--[情、理]--痛




热爱生命积极生活

《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如何写?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
过程与方法:
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 。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 。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 。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
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当然,如果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奠也是无法醉中写佳作的 。
这个稀里糊涂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
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音)
2、快速浏览全文,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
(乐——痛——悲)
三、文本研习
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解决部分字词问题)
1、自读第一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景)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呢?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天气好,风景好,难道心情就一定会好吗?如果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跑到兰亭对王羲之说:“小王啊,我们一起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 。”那样王羲之的心情还好吗?当然不好 。所以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人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才有了共同话题,气氛很好,所以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