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1、教学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应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带领同学们领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观景象 , 并思考: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 , 将直角剪成两个角 ,  ∠1和∠2 , 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
∠1+∠2=90o , 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
1、∠2称为互余 ,  其中∠1叫做∠2的余角 , ∠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和剪纸这一实际操作引出余角概念 , 既调起学生的兴趣 , 又直观易懂 。)
二、新知探究
1、
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 , 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 简称互余 。
2、(动手操作2)
(1) 拿出和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 , 问:“这两个角互余吗?” 把其中一个角移开 , “这两个角还互余吗?”
注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 , 与位置无关 。继续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 , 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 , 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
拿出一个直角纸板 , 将其剪成三个角 , 分别标上∠
1、∠
2、∠3 , 问: “∠
1、∠
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注意事项2:互余是两角间的关系 。
(设计意图:余角的两个注意事项 , 通过举例、现场操作 , 让学生说出错误观点 , 然后以纠错的方法得出 , 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
3、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平角) , 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 简称互补 。
4、游戏一:找朋友
环节一:老师把事先准备的标有度数的角的卡片发给一些同学 , 并介绍了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一张卡片 , 说要找余角(补角)朋友时 , 拿到它的余角(补角)的同学请立刻起立 , 并说:“我是一个____度的角 , 我是你的余角(补角)朋友!” 环节二:将班级同学分成左右两个大组 , 参与的同学可以向另外一组的同学提出考验:“_____度的余(补)角是多少度?”另一组的同学要立刻回答 , 比一比 , 看一看哪个小组答得又快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