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怎么写?( 六 )


三、教学教法
1、教法: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主导 , 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并同时直观动态演示以突破学习难点 。
2、学法: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学案 , 在课前发给学生 , 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 , 采用“参照学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知识总结”的`学习方式 。
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 增加课堂容量 , 提高教学效果 。
四、教学流程
验收成果
1、概念: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
符号语言:如果∠α+∠β= ,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 , 那么∠α+∠β= 。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
符号语言:如果∠α+∠β= ,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 , 那么∠α+∠β= 。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 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 。
温馨提示: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只与有关 , 与无关 。
设计意图:挖掘概念的内涵、外延 , 注重在看似“无疑”处设疑 , 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 让学生熟悉从多角度对概念进行思考 。
2、试一试:你最棒!
(1)判断:
①∠1+∠2=90° , 则∠1是余角()
②∠1+∠2+∠3=90° , 则∠1、∠2、∠3互为余角 。()
③如果一个角有补角 , 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 。()
④钝角没有余角 , 但一定有补角 。()
(2)找朋友:图中给出的各角 , 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10°30°50°|10°30°60°80°
60°40°80°|100°120°150°1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数量关系 , 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得到及时巩固 。
(3)已知∠α的余角是∠α的两倍 , 则∠α的度数是度 。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有更加深化的了解和应用 , 并且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 。
3、性质
①等角的补角;
②等角的余角 。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使学生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 。
思考题:
如果∠1与∠2互余 , ∠3与∠4互余 , 且∠1=∠3 。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