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怎么写?( 五 )


4、若一个角的余角为 , 则它的补角大小为_________;
5、若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 , 则这个角为________度 。
二、综合运用:
6、如图 , 点O在直线上 , ∠1与∠2互余 ,  , 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7、若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度数比为3:2 , 则这两个角是(

A、
B、
C、
D、
8、已知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等于 , 求这个角的度数 。
三、拓广探索:
9、如图 , 已知∠COD与∠DOA互余 , 且∠COD比∠DOA大 , OB是∠AOC的平分线 , 求∠BOD的度数 。
10、(1)如图(a)所示 , ∠AOB、∠COD都是直角 , 试猜想∠AOD与∠COB在数量上存在相等、互余还是互补关系?你能用说理的方法说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吗? (2)当∠COD绕着O不停地旋转(比如旋转到图(b)的位置) , 你原来的猜想还成立吗?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华东师大版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的内容 。一方面 , 这是在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 , 对角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又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了一种依据和方法 ,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问题 , 归纳数学理论 , 同时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 独立思维能力较差 , 动手操作能力相对稍强 , 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 。整体逻辑思维能力正在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 初步具备了观察、思维以及想象的学习能力 , 爱发表见解 , 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 , 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 , 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 ,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 , 让学生发表见解 ,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 , 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 , 使学生能用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互余、互补角的性质 ,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 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
教学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