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革命》读后感精选( 二 )


真心推荐给每一个人 。
《呼吸革命》读后感(二):你可能不知道的正确呼吸方法
很多人喜欢周末去周边户外休闲 , 山区林间 , 青青草地 , 团团野花 , 远离城市喧嚣 , 只有潺潺流水和远处不时传来的鸟儿鸣唱 , 免费的天然氧吧 , 呼吸一口都觉得神清气爽 , 让人流连忘返 。给我们一个错觉 , 以为氧气越多越好 。
一次 , 朋友手术后需要吸氧 , 医生叮嘱 , 病人呼吸困难时再吸氧 , 而且严格控制时间 , 只要病人可以自主呼吸 , 尽量不要吸氧 。医生比较忙 , 也不会给我们过多解释 , 只扔下一句话 , 说:一直吸纯氧对身体不好 , 不利于恢复 。
我们只是遵医嘱 ,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呼吸革命》这本书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 。
我们在课本中学到 , 呼吸的过程是吸进氧气 , 呼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真的只是作为废气排出体外吗?
其实 , 课本的说法只是个极简化模型 , 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书中提到 , 一位长期研究瑜伽的人 , 奥尔森认为 , 人体真正需要、机能正常运作真正需要的 , 并不是呼吸的速度和深度 。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空气 , 而是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 。
氧气是由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至全身 , 当氧气进入一个细胞时 , 二氧化碳被分离出来 。一百多年前 , 丹麦一位医生克里斯蒂安·波尔经过实验发现 , 在这个过程中 , 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血液从血红蛋白中析出氧气 。也就是说 , 哪个部位的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 , 该部位越容易得到氧气 。
二氧化碳还有强大的血管舒张效用 , 使输送管道更为畅通 , 令更多的含氧量高的血液及时抵达需要的部位 。因而 , 这位医生指出 , 放慢呼吸的速度 , 能让生命体以更高效的方式产生更多的能量 。
相反 , 沉重而紧迫的呼吸会过度排放二氧化碳 。机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够时 , 氧气会一直留在血红蛋白上不被析出 , 也无法被细胞所利用 。超出代谢需要的呼吸会迅速让肌肉、组织和器官的供血量减少 , 导致人头晕、痉挛甚至昏厥 。如果长时间供血不足 , 它们将面临衰竭 。
这也应了我们那句古话 , 过犹不及 。
耶鲁大学应用生理学实验室主任杨德尔·汉德森在他的《医学百科全书》中写道:“当人类或其他动物吸氧或者含氧量高的空气 , 相较于吸普通的空气 , 气体的消耗量并不会增多 , 产生的能量并不会增多 , 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不会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