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的詛咒读后感1000字( 二 )


《傳教士的詛咒》读后感(三):筆記
﹣ 在網上看到這書的推文,覺得挺有意思 。一條在山西偏遠山區的天主教村,竟然已存在了四百年,究竟裡邊有甚麼樣的故事?它與全球的歴史又有甚麼關係? ﹣ 因為對中國現代化的故事感興趣,而基督宗教在明清與中國的互動自然是其中重要的篇章了 。不算當年景教那種,就算明代開始基督宗教來到中國已有四五百年了,雖然它不算是中國主流的宗教或文化,但算人數教徒的絕對值不小,而宗教與現代化的關係也是千絲萬縷 。﹣ 這本書有趣的是,它的視角從一條偏遠的村莊出發,結合口述歴史與多地的文獻(本地的,也有意大利文的,法文的,教庭與不同差會的),視點相當多元 。而另一重要的角度,是作者不止強調傳教士或列強的角度,反而從本地教徒、傳教士等的角度去講述他們的宗教故事 。﹣ 更詳細的分析我想感興趣的朋友可自己找來看,而書的附錄也收入了譯者郭偉全博士去年在內地發表過的一篇書評<一個華北村莊裡的全球史>,十分扼要醒目的交代了本書的內容與重要性 。﹣ 對我來說,書的啟發在於幾點 。首先是意識到對於某些社區來說,基督宗教早己本土化,早已是社區歴史文化的一部份,比清朝及現代中國的時間還要長 。在這意義下所為基督宗教如何本土化,或者中國文化是否與基督宗教不能並存,看來需要重新去設定相關問題以及思考 。﹣ 而在偏遠的山區,早年來到的傳教士其實用盡方法把宗教在地化,而他們的「優越位置」不是必然,尤其是在清末以前他們擁有的資源十分少,必須依賴當地會眾的供養來支持其生活 。是故崇拜的方式、傳教士的選擇、對禮儀的兼容等,都不是在京城、大城市那樣子的關係 。所謂禮儀之爭在書中的這條村,其實長期並不存在,而是早已採納了兼容的策略 。﹣ 另一個有趣的點在於,對於來華傳教士來說,他們某程度上是在一個跨國的體制中運作,故他們有很多與組織相關的故事 。比如來自不同差會間的差異,如何向教庭報告(邀功),對本地文化不掌握的時間下如何利用代言人、本地的代伇來完成任務等,都相當有意思 。﹣ 而書中也多番提到,歐洲的政治影響了山西教士的工作方法、態度、策略 。比如法國與意大利之爭,意大利於十九世紀的民族獨立、民族主義思潮興趣(與及後來的法西思主義),南北意大利的修士的差異等,都相當有趣 。﹣ 四九年後的動盪自然是可以預期,但八十年代後的復興是驚人的堅韌,而更緊密的全球聯繫讓教士、教眾與全球天主教更加密不可分,而革命年代埋下的矛盾也在改革開放年代影響著宗教的發展 。當地的信仰既繼續傳承了四百年以來的傳統,也備受近數十年的撕裂的影響,也日漸與全球的天主教系統靠近與催同,當中的張力、拉扯、信迎的力量等都十分十分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