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现代注释版》读后感摘抄( 八 )
《物种起源》是伟大史诗,修改过程成为一悖论
从太平洋上彼此相望的群岛,到非洲之滨,从科迪勒拉山巅,到潘帕斯大草原......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带领读者的头脑“上穷碧落下黄泉”,风驰电掣地考察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鸽子的奇异造型、蜜蜂筑巢的本能、动植物隔绝在雪山上的分布、地层中埋藏的化石……纷繁复杂的事实,首度被一个深刻的理念联结在一起,构成一种宏伟崇高的生命观念,一部升天入地的长篇论辩:生物的一致性,可以用共同祖先来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则是进化适应的结果 。《物种起源》第一版,立意大胆,行文精炼,胸怀壮阔,文笔之间有壮美,不愧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伟大史诗” 。
第一版的《物种起源》是最被认可的原著版本,因为这是达尔文尚未受到质疑和责难之前的著述,思路清晰地阐明了达尔文的原始观点,最充分地体现了达尔文的革命精神 。这一版被视为‘标准本’和“最现代”的版本,无疑也是最容易阅读的版本,现代西方学者做进化论方面的研究与著述,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版《物种起源》 。
达尔文面对诘难,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对《物种起源》的后续版本作了大量修改,有得有失;有许多增删修改并不必要,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妥协,令后续版本变得冗长、模糊;累积到第六版,修改了超过四分之三的句子,篇幅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后续增补的很多零乱的线索与内容“打乱了第一版结构的严谨、逻辑的缜密、行文的流畅” 。原耶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达尔文学者托马森(Keith Thomason)曾在“美国科学家”专栏文章中指出:科学经典著作中修订版不如最初版的例子,《物种起源》便是经典的一例 。所以在今天,大家基本上都不看第六版了 。
译者的追求:信、达、雅
阅读外国图书,无论是小说,还是非虚构作品,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哪个版本的译文更好?好的翻译版本,践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让读者读起书来是美的享受,一般几周时间,就能够读完《物种起源》这样篇幅适中的作品 。如果是坏的译本,句式欧化,拗口聱牙,会让阅读变成历时一年、两年、三年的“马拉松” 。
译者李虎从事达尔文相关作品翻译工作近20年,最先翻译了《进化论传奇》《全球变暖探索史》无意中为翻译《物种起源》做了准备,达尔文的文句像调好焦距的镜头一样,在译者面前清晰起来——当时是2009年,《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 。译者几乎在这1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物种起源》正文的翻译 。2012年出版以来,不断地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此期间译者翻译了被誉为“当代达尔文”的道金斯的《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解析彩虹》以及普利策奖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等十余本图书,这些相当于《物种起源》现代版、达尔文事业的进一步展开,为译者进一步翻译《物种起源》的现代注释,进行了更充分的准备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