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而独立》读后感100字( 十 )


一般来说,在成长初期,父母的陪伴、支持、理解、及时回应、言传身教等是最重要的,这些特殊时期的带有积极特征的联结动作会令孩子保持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力,他们会发展出积极主动的特质,会拥有爱的能力,也能坦然接受被爱,他们因为被理解和支持,也更加能够理解和支持他人 。
可在这个阶段里,如果父母总是靠独断、压制的手段来打击孩子,不允许、不接受他们做这做那,不允许他们表达正常的喜怒哀乐,那么这个孩子内心就会充满焦虑和愤怒 。父母可以靠操纵孩子的行为来获取掌控感,那么对于同样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孩子来说,他们怎么获得掌控感呢?他们连自己的情绪、感受都不能被允许存在的情况下,他们的人格和心理状态又怎么能够健康呢?
【《亲密而独立》读后感100字】这些内心充满了问题的孩子总会长大,有自己的伴侣,而最初接触到的亲密关系带给他们的种种糟糕的感受,他们也会如实保存这段情感记忆,同时他们在潜意识里会认为亲密关系都如此糟糕,所以哪怕他们遇到的伴侣和他们的父母完全不同,他们也还是会以一种报复性的防御姿态去回应自己的伴侣,因为他们会把父母的特征和行为模式都安插在伴侣身上,会幻想伴侣和父母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会把自童年时期就产生的压抑情绪都发泄在伴侣身上,希望以此在伴侣身上、在亲密关系中获取一些掌控感,只不过这样发泄式的、报复式的掌控带来的只能是对自己、对伴侣以及对亲密关系的伤害 。
而这种获取掌控感的行为就是消极的那种自主性 。这种自主也将伴随着独立性 。比如为了逃避亲密关系而把原本应该花在伴侣身上的时间都拿来工作、消遣,或是当伴侣提出一些合理需求时,比如倾听、共同去看场电影等,你却表现出一副完全不感兴趣、也不想参与的表现 。总之,这种不太好的自主独立,就是无法满足对方的联结需求,也可以说是对这段关系不够负责吧 。这种应对模式不正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吗?当你哭泣的时候,他们告诉你“你应该学着积极阳光一点,你怎么能哭呢?”或者当你受委屈时,他们告诉你“这还不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有什么好委屈的?”正是这些存在在整个童年时期的相处方式,使得你如此苛刻及不负责任地对待你自己的亲密关系 。
那也许有人就会问了“你把问题分析得如此透彻有什么用呢?大道理谁不会讲呢?”其实我倒认为之所以作者会把这部分内容占到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沟通不畅、或是其他情绪问题,即便这些使人充满焦虑和恐惧的状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常态,但是人们却依然陷在这样的恶行循环中,不知如何打破这个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