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四 )


最终,科尔扎诺夫斯基的彻底性或“与政治无关的默默无闻”把他从“自卑的政治学”引向“裂缝的自然哲学”,即世界在不断的创造中不断被毁灭,而人只能在不完整、不连续的世界中保持其碎片化的存在:
这段话是通过莱乌尼克斯(哲学家莱布尼兹的昵称)讲出的,就像通过黑格尔、“珀欧潘克什”或“施罗特医生”之口表述的否定哲学,使科尔扎诺夫斯基的小说不能被视为对政治现实的简单“反应”(re-action),而是想象力自身的游戏和自我完善 。
如果说《接缝》《裂缝收藏家》《否者之地》接近哲学小说,《在瞳孔中》和《黄色煤炭》则是以(伪)自然科学为基础进行的未来主义畅想 。《在瞳孔中》的主题涉及“从心理学到化学,从化学到小说”,首先讨论了“先父遗传”这个带有伪科学性质的遗传学理论对异性情感关系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继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性质进行了带有抽象性的研究 。它有点像歌德的《亲和力》,后者也是从某种“时髦”的“化学反应”理论出发,用爱情故事的方式对人的“化学”关系进行“实验” 。但是关键并不在于这些科学理论的实证性与否,而是作家从科学理论的角度对人的关系进行的“设计”,它本身也关涉人的心理、生理的多重可能性 。正是这种对于可能性的想象,成为作家们着迷于这些故事的原因 。比如,小说中偶然提及的女性的四种“类型”,以及对于男女邂逅过程中女性反应的“剖析”,看似有些歪理邪说,实际上也含有用一种刻意过时的“机械论宇宙观”或蹩脚数学公式来凸显人在“必然规律”面前的“自由”的意图 。或者说,通过这些逻辑化的推衍,人的激情和行动轨迹的偶然性反而被证明是“不可控”的 。
《黄色煤炭》则是对“黄金时代”的预言,其中也“引用”了一部将“双星”与“已婚夫妇”进行比较的名为“光学伴侣”的书籍 。作者用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煤炭变成金子,“嘴巴能咬到胳膊肘”的时代:
《巴黎评论》题为“知名的默默无闻者: 关于西吉茨蒙德·科尔扎诺夫斯基”的文章,曾猜想西吉茨蒙德 ? 科尔扎诺夫斯基难以被后世测知的文学渊源:“他的图书馆就算没能囊括同时代高水准的新流派,如博尔赫斯、普拉图诺夫或卡夫卡,但仍可能收藏了爱伦·坡、普希金、斯蒂文森和果戈理等人的著作——在这些故事里,鼻子可以从脸上卸下来,或者,作者可以追逐自己创作的角色 。”我想,考虑到他作品中能脱离于人而自动行走的手指,或脱离了概念性而获得了主体位置的词汇(见于《逃逸的手指》和 《字母杀手俱乐部》),以及从圣经的四行文字中引申出的以被败坏的银币为主导“人物”的虚构故事,这段话大体是准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