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十讲读后感摘抄

楚辞十讲读后感摘抄
文章图片

《楚辞十讲》是一本由徐志啸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楚辞十讲》读后感(一):《楚辞》与屈原
《楚辞》的主要代表作者是屈原,从汉代开始,研究屈原和注释《楚辞》的作品就已然很多,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研究观点,甚至对立,对屈原的评价也就各有褒贬 。
可能大多数人熟知屈原是因为端午节,各地至今都有端午划龙舟食粽的民俗活动来纪念屈原 。然后对于《楚辞》,除去专业人员,普通大众却鲜少有人深入研究,作为先秦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志啸教授认为《楚辞》承《诗经》之余绪,又独创一体,别具一格,是中国诗歌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
《楚辞十讲》这本书,徐志啸教授较全面且分层次的给出一个整体的读书轮廓,深入浅出,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并且读书过程中不枯燥 。
先从楚辞生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深入,讲曾经落后的“荆蛮”到强盛“楚霸”的过程,交代了时代人物背景,和屈原的关联,参考文献考究有出处,推断有依据,将“荆蛮”演变“楚霸”的历史过程合理的展现给读者 。再深入讲解楚地文化的综合产物,涉及到巫与神鬼、以及楚人更加宏观难得的宇宙意识,也提到了楚歌、先秦散文和其神话传说 。
如果说前面的讲解是为了引入核心内容,那么接下来对屈原的细致讲解,会将带读者更加靠近伟大而又真实的屈原 。屈原的思想应是受到儒家及圣贤的影响,徐志啸教授认为屈原也不是一个纯儒家学者,他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风格:
“虽取熔经义,亦铸伟辞 。”
内涵大概是仿效只是手段与途径,根本目的是实现楚统一天下的美政理想,所信奉的也与儒家不同 。同时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所做诗句既有迹象表明,但也并非是全盘接受,屈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既有取之又有所舍弃的两面性 。
徐志啸教授还认为屈原属于世界一流大诗人,横向扫视了世界上古时代的诗坛,并有惊世的《离骚》、奇特的《天问》问世,将诗人的艺术之歌用生命讴唱,展示出多重美妙的景象 。
情感美、形象美、自然美、悲剧美、形式美,都是屈原诗歌中自带的气质,迷人又具有穿透力,将他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抱负他的志向,他的忧国忧民,他的郁郁寡欢,都通过他的诗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
《橘颂》中,徐志啸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屈原的人格形象与品质特征,早期的“格”贯穿了他以后一生的言行中,“独立不迁”“深固难徒”“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必信自慎“”秉德无私“”行比伯夷“,这就是他自身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