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日本读后感精选( 四 )


很少有人会去考虑灾后重建的具体工作吧,即使算上日本本国居民,相隔太远或许也不会有太多的牵挂,毕竟,切尔诺贝利的辐射陷阱依旧在,也并不影响网红们络绎不绝的打卡,但身处重建区的人们确实有着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感触 。
繁重的看不到头的工作、毫无素质可言的工友、极尽能事去剥削的承包商,共同组成了这片因为核灾难而被划为世界之外的“小社会”,在福岛核电站修复工作的一线,人们面对的是与这片空间一样被隔绝的生活面貌,谈不上尊重,谈不上消遣,甚至谈不上“生活”本身 。
他们像是被正常人类社会发配的囚犯,可一切又好像显得极为逻辑自洽,毕竟如果不是你存在缺陷,走投无路,怎么会选择来到这里呢?可因为生活在底层,所以就该被如此对待,听起来又似乎很没有道理 。
作者赤松利市本身就是个苦命人 。女儿得了精神病,和妻子离婚,手里的公司也因为经营不善宣布破产,为了应对生活负担以及必须向前妻支付的抚养费,这个曾经也算阔绰一时的男人,在五十岁选择了接受承包公司派遣,去往福岛 。说起来,是答应他过去当个小领导,做事不算辛苦报酬也不错,但真等到目的地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之下被牺牲的那个“小我” 。
首先是人员问题,工人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几乎都有各色各样的毛病和问题,每个人都肌肉板正目露凶光,对他这个名义上的部长没有丝毫尊重,故意向他鞋里洒水,撕毁他的文件,趁他不注意时给他一脚,而所有原因都来自他们对财务分配的不满,说也可笑,空顶着“部长”的帽子,其实赤松利市本人也是被经济苛待的角色,而作为中间人,他只有两头受气的委屈 。工人们都是外人口中的“馅子”,这个极具侮辱性的词汇代表了他们被认定为是可有可无的流浪人,公司上层只把他们当做计算人力的单位,此时的赤松毫无疑问也只是“馅子”中的一员 。
其次是环境问题,在炎夏,工地没有避暑设施,除非晕厥被送往医院,其他人的工作作息都由领导们自行决定;在寒冬,即使手套上冻粘在手心,同样也不能停止干活 。因为领导们坐在空调屋内,当然只会时刻觉得天气刚好,正适合工作 。另外就是居住场所了,数人挤在一起的集装箱房,各有怪癖的工友堆积在同一个屋檐下,距离、人数、食宿条件不提,即使种种不堪还得忍受时常搬家的痛苦 。每日筋疲力尽之后躺回小窝计算着当天的收入,把梦想和期待放到一边,好像就是生活的主旋律了 。
最后,也是本书想要传达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上层建筑问题 。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社会日益呈现断层的趋势,一边是剥削者日益高明的合同陷阱,一边是内卷加剧的就业现状,二者合力打造了一场关于福岛的骗局 。当局领导闭口不谈福利待遇与恶劣环境,而又同时利用拐骗方式吸纳毕业生、无业游民及第三世界人口充当苦力,并以恐吓等手段榨取土地,一而再再而三的苛减开支,甚至明目张胆的宣称“做员工的,就得为公司挣出工资的三倍 。”的类似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