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心理学读后感100字( 六 )


在计划|变化这么快,还需要计划?我分享了如何做计划1个原理、2个原则和3种能力,更加偏技术性,而《动机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一个抓手——执行意向 。
1 心理模拟
在分享执行意向之前,先介绍一个我们人类特有而重要的能力——心理模拟(mental simulations) 。什么是心理模拟?说的高端点,就是“想象不存在或未发生的事情”,说的庸俗点,就是“YY” 。这个如果结合到我们目标实现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结果模拟:想象最终的结果,比如想象自己拥有了一部高端的电动汽车,它是什么颜色,加速动力如何等;
过程模拟:想象实现预期结果的全部过程,比如想象自己是如何积累到足够的财富,然后购买到前面提到的高端电动汽车;
如果你看过一些成功学的书,经典如《秘密》和《思考致富》,对第一种应该不陌生,书中告诉你要如何想象想要的结果,越具体生动越好,这样你就可以把它们“吸引”过来,这个方式听上去有效,但心理学试验验证,如果纯粹想象结果,不仅无效,甚至有害 。
心理学家,找到了一群要参加期中考试的学生,随机将他们分为三组:
第1组被指示使用结果模拟,也就是想象自己拿到老师发回的问卷,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A,感到非常高兴;
第2组被指示使用过程模拟,也就是想象自己在图书馆中阅读和复习课程笔记,并且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不去参加派对,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3组不做任何指示,是对照组 。
结果显示,模拟结果的那一组成绩是最差的,而模拟过程的那一组成绩最好 。
为什么会这样?书中给出了两个解释:一方面,因为我们想象了具体的过程,所以在目标执行的过程当中焦虑程度更低;另一方面,当有干扰出现时,因为提前有预想,所以能更好处理 。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头脑有时无法区分想象已完成还是真实已完成,当我们只想象结果时,大脑原有的实现目标的张力就消失了,从而降低了行动的动机,进而降低了投入,从而影响结果,在上面的试验也显示,想象过程的那一组投入的时间在三组中也是最多的 。
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是“双模拟”,也就是在如果只有梦想,现实注定骨感中提到的WOOP思维 。
2 执行意图
2.1 如果……就……
为什么前面介绍心理模拟?因为它是另外一个重要工具的基础,这个工具就是“执行意向”,或者叫“执行意图” 。
听上去很高级,其实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就……”,比如:
“如果到了周六晚上,我就让自己看一部电影”
“如果到了书桌前,我就放下手机专心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