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0篇( 八 )


在谈及到文革后出现的民族文化复兴以及涉及到当今知识分子很多趋炎附势的状况时,他对某些现象也做出了辛辣的讽刺,例如“中国的学者素来有卖大力丸的传统,喜欢做妙语以动天听 。这就造成了一种气氛,除了大力丸式的学问,旁的都不是学问 。”;“在现代,知识分子最大的罪恶是建造关押自己的思想监狱 。”;“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总在权势面前屈膝,毁掉了自己的尊严,也毁掉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本是种痛苦,但又有人说:这很幸福 。”这些话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知识分子反省、检讨的 。
王小波的以他睿智的眼光与头脑,再加上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九十年代为我们揭示了很多社会、文化、思想领域的种种弊端,得到了很多有正义感、责任感和具有良知的人士的强烈认同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黑色幽默和反讽的个性,使他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领袖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热衷于读他的书,喜欢他的文字,他所对一代甚至几代青年人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
既然至今还有人喜欢他的文字,说明了两点,一是他的写作风格的确招人喜欢,你看他给李银河写的情书就知道了,每一封信的开头都是“你好啊,李银河……”,任何一个少女或是女子都会被他的情书所倾倒,也就是说我们喜欢他的文字的美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所揭露、批判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存在的种种社会现象至今依然存在,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需要他的文字来提醒我们去不断的反思,去唤起我们心中的良知 。
王小波先生因为其文字风格和对社会时局的批判、讽刺、敢于讲真话,而成为了当时甚至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精神领袖 。一个人一旦成为了某个领域的领袖,可能就又不是什么好的事情了 。我的一位年轻的朋友曾对我说过“我不想读他的书,因为他是精神领袖,我不想被他牵着走 。”我觉得这位朋友话说的没错,一旦一个人被视为领袖的时候,那他的话就和当初我们“伟大领袖”所说的话一样,被视为神明,所有的话都是正确的,就连放个屁都与众不同,闻着都是香的了 。
我很佩服我这位年轻的朋友,她知道自己要有独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起哄一窝蜂的盲目随从 。从这本书里,除了看到王小波犀利的笔锋外,似乎也看到了他对社会的过分的怨气 。这种怨气或许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因为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他属于那种被文革耽误的一代 。他自觉得有理由去批判、去反思文革中的种种荒诞以及在文革后出现的种种令人或觉厌恶、或觉可笑的百般迹象 。但若再仔细的想一想,虽然他是那种被文革耽误的一代,可文革后,他上了大学,出了国,回国后还能靠“码字儿”赚钱而且收入应该也不错,小日子过的应该蛮滋润的啊!对社会的过度批判就有点“愤青”的感觉了 。难怪他能成为很多青少年的偶像,因为这些人正值青春年少,正是“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年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