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的读后感大全( 三 )


如果说历史是一个不断衰败、堕落的过程,人类的救赎就只能寄希望于形而上学,因此本雅明认为对时空的超越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迫切的 。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本雅明寻求的另一种救赎之途是将哲学超现实主义化,即日常生活哲学化或哲学日常生活化 。超现实主义力主取消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即以一种梦幻艺术生活化、生活梦幻艺术化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昙花一现与琐碎平庸提升为卓越 。这就意味着超现实主义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即日常现实中的混杂碎片同样具有诗性与梦幻性,“从沉醉中获取革命力量”,这是对日常现实的一次救赎 。本雅明将通往日常现实的救赎的超现实主义道路是世俗启迪的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宗教启迪的虚幻性 。然而,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超现实”虽与犹太神学的末世论共同证明了资产阶级观念中的历史连续体,即线性进步史观是一种虚构的神话,并通过赋予碎片化、废墟化的日常现实一种梦幻性的魅力来对抗这种进步神话,但这种对抗在本雅明眼中似乎显得虚弱,且存在着倒退回审美安慰的自满状态 。由此,超现实主义救赎路径也被本雅明自动放弃了 。
然而与此同时,本雅明的“辩证意象理论”或“停滞辩证法”获得了更深入的发展 。所谓“辩证意象”/“停滞辩证法”就是通过爆破进步历史虚假的连续性、同一性,废除人对客体事物过度的理性介入或曰理性扭曲,将日常生活的要素从它们原始语境中超拔出来重新并置到新的星丛之中,在一种消除了同一性强制的多元性构型中得以如其所是地存在,这样日常的、熟悉的客体事物便能产生一种疏离或震惊效果,如此人便能随着客体从始终如一的贫瘠连续体中解放出来而获得解放 。因此,本雅明不余遗力地批判了从笛卡尔的我思到康德和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因为他们宣称认识主体比认识客体重要,或者说认识客体就离不开主体的意向性,这无疑是现代傲慢、专横的同一理性的根基所在 。“对本雅明来说,真理绝不是能够由认识主体的意向性所把握的东西,它是理念所构成的无意向性的存在状态 。”本雅明的辩证意象又连接其起源、单子、星丛的概念,
现代性社会同一、连续的时空观受到本雅明猛烈的攻击,而他手中的武器就是“辩证意象理论”,如果说他的攻击目的指向形而上的救赎,那么即使这种救赎没有达到,本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时空,星丛式的时空体取代了同一、连续的时空体 。因此,也可以说本雅明的“星丛”理念观——“理念之于客体犹如星丛之于群星”——实质上使现象得到了救赎 。在这一点上,本雅明的“星丛”与巴赫金的“复调”异曲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