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梦读后感摘抄( 三 )


这是一部对殖民主义者的反抗史 。在作品的开篇,作者就通过主人公讲故事的方式,描写了肯尼亚游击队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反抗,哪些茅茅党游击队员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深深吸引年幼的主人公 。直到自己家中也出现一位游击队员,主人公又怕又敬 。同样是在教育方面,英国殖民者也在对孩子们实行奴性教育,虽然主人公的老师也反抗过,但是在强权面前,这些肯尼亚独立运动的萌芽始终被殖民统治者血腥镇压 。
在作品的结尾,主人公考上了全国重点高中,离开故乡走上求学之路 。至于主任公后续的故事,我们只能在该三部曲的后两部《中学史》和《织梦人》中寻找答案了 。
??
《战时梦》读后感(三):在战火时期也心怀梦想
《战时梦》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之一,作者在书中回忆了在肯尼亚度过的童年及少年时光,肯尼亚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政治与历史事件,读来让人感觉有些压抑,沉重 。
恩古吉是诺奖热门人选,他的作品带有非洲的魔幻色彩 。这本《战时梦》属于纪实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在书中回忆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个拥有4个妻子、24个孩子的父亲,父亲对于母亲的施暴,母亲的逃亡、外祖父的家庭以及自己众多兄弟姐妹的经历 。周边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反殖民活动相互穿插,肯尼亚人民反对英军殖民活动的抗争,对外发出了属于肯尼亚人民的声音 。
作为一个赤道横穿中部的非洲国家,肯尼亚给人的印象是物质匮乏、生产方式滞后、混乱与动荡不安 。而我们在书中却看到了一个即使笼罩在贫穷与恐惧的阴影之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坚韧少年形象 。
恩古吉-瓦-提安哥
在这个借着火光读书的少年背后,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他上学接受教育的伟大母亲 。恩古吉最终不负众望,考上了肯尼亚最好的高中,而他不仅承担不起学费,连入校的一双鞋和一双长袜子都买不起 。学费通过众人的募捐而来,人生拥有的第一双鞋子是姐姐用自己的所有积蓄买来的 。当所有入学的东西齐备,家人们隆重地送他上火车的时候,他却因为没有政府签发的通行证而被拒,只能在一位黑人车站助手的帮助下乘坐货运列车,到站后又发现自己错过了校车,心情几度崩溃,最终才到达学校 。
1884年,14国制定掠夺非洲游戏规则的柏林会议
除了经济上的窘困之外,政治上的斗争、屠杀与战火也阻挠着梦想的进程 。白人对黑人的搜查、追捕、奴役、屠杀是笼罩在黑人之间的阴影 。国家的战火硝烟、母亲家中运道的起落……任何一件事都能将一个人从学习的道路上拽下来,但恩古吉在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的鼓舞下最终坚持了梦想,上了大学,到英国续修文学,回国后在内罗毕大学任教,直到出版图书,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诚如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道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像梦想一样创造未来 。他遵从了当年对母亲的承诺,即使在战火时期也心怀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