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梦读后感摘抄( 五 )


获得并持续拥有读书的权利是少年恩古吉的第三个人生难题 。对于兄长卡巴依是当地最有学识的人和他带回的一些外面的信息,激发了恩古吉的读书欲望,所以在此后的求学路上不惜放弃体验火车的机会、父母决裂之后赚钱维持学业,并且尽自己的全力考上了全国最好的高中 。
少年恩古吉的命运,诚如叶芝在《他希冀天国的锦缎》的描述:
可我,如此贫穷,仅仅拥有梦
就把我的梦铺展在你的脚下
轻一点啊,因为你脚踩着我的梦
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凡的母亲 。
尽管母亲没有向少年的恩古吉解释为何接受一夫多妻制度,但是她在很多方面都不是一仅仅是一个落后民族的普通女性 。母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女人,“但是 只言片语所包含的沉默比叽喳的言语来的更有权威 。”从母亲独自去内罗毕将做手术的恩古吉接回家,更让作者意识到母亲的强大:铁了心要做某件事的话他一定能做得到 。母亲铁了心的时候还有与父亲的决裂,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在暗示读者,母亲与父系社会决裂的决心,她耕地的能力像魔法一般,总是种出比别人更加兴旺的庄稼,也能在困境中独自拉扯孩子,更能在哥哥华莱士对抗殖民主义差点被抓的关键时刻保持冷静 。
关于战争
作者恩古吉在八十岁高龄回望一生,透过历史的眼光审视成长的环境,将这段回忆同欧洲殖民主义结合起来,有力反驳了那些将非洲看成是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暗黑之地”的观点 。在书中的很多描述中,都痛斥了在殖民者停留过的村庄,没有父亲的棕色婴孩出生的背后原因,阐述了各种各样的对抗组织,为了民族大义牺牲小我的抗争英雄,甘地是,华莱士也是 。
《战时梦》读后感(五):童年的回忆 老者的书写
童年的回忆 老者的书写
——读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体小说之一《战时梦》 曹有山
当读完来自肯尼亚的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体小说之一《战时梦》时,我想都会为一位老者的书写由衷赞叹,有别于其他自传体小说的是本部《战时梦》涵盖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很多、体量大,有宗教、民俗、饮食、建筑、服饰,以及国家、历史、家庭、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叙述穿插于其中,读者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会看的是眼花缭乱、不知所云 。因此,没有一点知识支撑确实是不好读,虽说这本小说只有202页,但是当你去阅读大量的回忆性叙述文字时,免不了要停顿下来捋一捋前面作者交代了什么?不然又得重新来读,那样的话消化这本小说既费时又费力 。
1.作者和他所书写的地理背景
【战时梦读后感摘抄】从自传体小说之一《战时梦》中,我们得知恩古吉?瓦?提安哥1938年出生于肯尼亚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娶了4个老婆,一共生了28个孩子,恩古吉?瓦?提安哥在家里排行老几,很长时间连他自己都搞不明白 。后来他终于记清楚了,他是他父亲娶的第三个老婆的第5个孩子 。在恩古吉幼小的记忆里,一般家里每天只吃一顿饭,这顿饭一般都是晚上吃,白天全家都忙着去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