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梦读后感摘抄( 六 )


肯尼亚共和国位于非洲的东部,赤道贯穿全境,气候很炎热,风光奇特 。北部属于半沙漠气候,南部则属于热带森林和草原气候 。国土面积58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万,水资源较为丰富 。肯尼亚曾经是被英国殖民的国家,1950年代初期,肯尼亚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茅茅运动”,这场运动旨在依靠武装斗争推翻白人殖民者的统治,争取独立,要求夺回被白人侵占的土地 。1963年获得了独立 。
2.从童年经验说起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童年经验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童年的经历是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书中恩古吉?瓦?提安哥一开始就这样回忆到,“那天我没有吃午饭,虽然我在早上囫囵吞枣吞下了一碗燕麦粥,但是经过从家到肯约格里中学的长达六英里的狂奔和一整天的学习,我的肚子早已忘记了那碗燕麦粥的存在感 。”,还有在别的孩子的午餐的时间,我会假装去某个地方,尽量远离其他孩子,然后我会看书,看任何我能找到的书 。另外,消磨时光的办法还有踢球、听故事等等 。
可以说是作者从小就对饥饿有着独特的体验,一直到后来父亲家道中落,他和母亲、弟弟居住在外公家时对吃到一顿饭食都是那样的记忆犹新,这是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八零后、九零后没有过的生活体验 。随着饥饿的生活,自然地从小天性敏感的恩古吉?瓦?提安哥从阅读《雾都孤儿》《旧约》,直到后来在老师的私人图书馆读到《远大前程》《洛娜?杜恩》等来自异域的经典小说,无疑是给喜欢阅读的他带来了文学的梦想,也可以说是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这在我们读了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等著作时也会有同样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的,以致后来的创作语言等元素也会在童年的经历中找到一些源头的 。
3.对困境的描写和叙述
我们可以这样去说这部来自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体小说之一《战时梦》,从一开始就从他所遭遇的“困境”写起,比如,童年本该是五彩斑斓的,值得回忆的往事也是美好的,但是作者笔下却是对饥饿、战争、生活的单调、家庭的不和睦、寄住到外公家、为上学的学费发愁、对坐一次火车的向往、穿上新校服时的高兴等等情节的还原,我们可以感觉到童年的恩古吉?瓦?提安哥似乎是没有多少乐趣可言,是在一种难以名状的“困境”中度过的 。
这在国内现代作家鲁迅、巴金、沈从文、路遥的笔下“困境”还是他们主要的叙述核心所在,之所以这样去说是因为他们创作的经典人物形象闰土、祥林嫂、高老太、林觉新、翠翠、宋少平等等,至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此说来,对困境叙述成功的作家,作品也是经典的,因为作者对社会的、人性的、人生的方方面面的思考也是深刻的、多方面的,读者没有一定的阅读领悟力是对作者的见识和表达的深度是难以理解的,也更谈不上会对读者留下什么印象了,因此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体小说之一《战时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读完后我还期待着读到他的更多好作品,至少让我有理由相信有了梦想,敢于去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这就是《战时梦》带给我的信心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