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人读后感精选( 五 )


作者以跳脱的形式,沿着基本的时间轴,向我们呈现大学四年中自己的努力与遇见,自己从一个刚入学的懵懂的学生,一步步成为一名作家的过程,行文中,他把早年创作的作品以及产生的背景做了记忆性叙述,给研究他文学作品 的人提供很好的借鉴 。同样,像世界上大部分作家一样,他生活的地方是他余生写作的源泉 。
恩古吉也是如此,他写战争、写苦难、写压迫、写虐待、写对抗、写反抗,写个体与国家,每一个故事都是发生在他所生活的大背景下,用非洲化语言去建构专属于非洲的故事,然后让世界听见非洲人的声音,听到真实的非洲故事,这一点他做到了,最起码生活在距离肯尼亚万里之遥的中国看到了他文字里的故事,并对那个时代的肯尼亚报以同情 。
相对于激烈的革命性,恩古吉的自传中没有过于激烈的情感,但因为文字的书写与倾诉,让他不可能与监狱和流放保持距离,这部书中没有细究和呈现,正好给了我去阅读他其他作品的理由 。但这本自传恩古吉说是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写作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写作是一种工作,一种献身 。
这就是他把写作当成是织梦的缘由吧 。
《织梦人》读后感(五):一个非洲殖民地男孩地编织“梦想”之路——读恩古吉自传《织梦人》
《织梦人》是我读的第二本非洲裔书籍 。作者恩古吉是一名肯尼亚人,《织梦人》是他自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
非洲是一块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的“动物们”收获了太多心地向往;各类催泪悲情的影视作品让无数善良的泪水记住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我第一次真实见到“黑人”是在校园里低头骑在自行车上的猛一抬头 。至今还清晰记得我惊恐的表情令他“抱歉”的低头而过…… 。“黑色”有时确实会带给人沉重与忧郁,但不应作为歧视他的借口 。
非洲风景
本是多么的蛮横霸道,却又是这么振振有词 。《天生有罪》,是一本入选比尔·盖茨年度书单的书 。什么样的人才可冠以'天生有罪'这个名号…… 。此书的作者特雷弗·诺亚,是出生在南非的一个年轻人,根据《背德法》,他从出生的时候身上就带着罪,因为南非在当年是实行种族隔离的制度 。1927年的时候,南非出台了一个《背德法》 。《背德法》里规定如果是白人和黑人生了孩子,在这场生育过程当中的男性要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女性被判处四年以下有期徒刑 。他的爸爸是瑞士德国白人,而妈妈是当地的科萨黑人 。“有罪”是因有“黑色"地参杂,这就是原因………,与恩古吉的独幕剧《心中的伤口》被禁止在坎帕拉国家剧院的全国戏剧节上的演出如出一辙:“一个英国官员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这就是原因………”“一个英国官员 。这就是原因 。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