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人读后感精选( 六 )


恩古吉照片
肯尼亚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自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曾到过肯尼亚后,这片土地从此进入了西方人视野。16世纪,这个民族就开始了它深重的困难历程 。在葡萄牙、英德国家的武力改造下,肯尼亚最终成为了英属殖民地(殖民地前期曾叫英属“东非保护地”,“保护”是多么温暖的一个词语),直到1963年12月肯尼亚才成为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
个人的命运是依托在国家命运之中,如果与它断裂,个人的命运多是流向囹圄或者流放 。《织梦人》是关于一个1938年出生的,早期处于英属殖民地的牧羊男孩、童工和读中学的理想主义者是怎样一步一步编织成作家梦的故事 。《织梦人》主要是讲述作者在进入麦克雷雷大学后的求学与求职经历,思想上的转变,以及国家的种种社会现状 。书中的“黑色”屈辱,“白色”权力已有太多的影视作品给我们普及过,但透过作者自身感受的文字,每一个字的笔画勾勒出来都自带血泪,殖民者的罪行罄竹难书 。然而,独立后的肯尼亚并没有通向和平与发展,殖民者的身份也并没有完全退去,加之内部权力的争夺与膨胀,独裁者们把肯尼亚人民带去了另一困难深渊 。恩古吉就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跌跌撞撞的追寻着自己的梦——用力透纸背的文字追求着真理、追求着平等 。换来的不是秘密羁押、毒打,就是被流放 。追求真理、追求梦想的路从来就没有平坦过,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
肯尼亚国旗
通过他国的历史联系到自己本土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清醒地去认识这个世界,认清自称为“文明”国家的真实面目 。14岁就进入英语学校读书的恩古吉,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在接受他们对“真理”是什么的解答学习时,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我读到过“布鲁诺因持有与罗马天主教信仰相左的看法,在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二十岁的苏格兰学生托马斯·艾肯海徳因信仰与基督教长老会不同的真理,于1697年1月8号被绞死” 。但在此时,这是令人兴奋的,就好像在一片只有唯一真理——殖民者的真理——的土地上生活已久后,我终于有权提出疑问,并为人类的知识库做出贡献 。”后来,在恩古吉认清了殖民者用基督教进行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本质后,彻底抛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并将英语写作换回用本土语言写作 。
恩古吉的文字带给了我深沉次的思索,重塑了我对宗教的定义 。记得一个朋友曾问过我:“你信仰什么教(她当时信仰的是基督教)?” 。当时,我脑子里快速的闪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天主教……,沉思后回答到:我信仰“爱”,信仰“仁慈” 。她惊诧而又不得不认可的点了点头,想游说我皈依基督教的想法从此断绝 。那时的我只是懵懂的觉得哪一个宗教都带着“服从”和“等级”,都不是我想要信仰的,不像这次如此深刻的去对比思索 。从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来看,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哪一个教派内不是等级深严、苛刻;所谓的“真理”、“平等”、“自由”无不是存在于有“条件”之下的;哪一个没有犯下过血腥、掠夺,不是纷争不断;耶路撒冷的战火至今不断,“哭墙”屹立千年岿然不倒!“宗教”的意义是“慰藉”心灵?还是心灵的一剂“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