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本书正是通过一部部电影的具体事例来逐个分析不同喜剧电影之间的区别(个体区别)与时代之间同类型喜剧电影构成的变化(时代差异) 。在兼顾专业性的同时也让普通读者能轻松读懂,具有专业性与普适性,是一个影迷想读懂电影的绝佳书籍 。
《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读后感(三):当神在拯救地球的时候,人只能尖叫奔跑吗?
喜剧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太宽泛了,三言两语说不清 。
我看过中国式喜剧,比如周星驰系列、沈腾系列,还有各种喜剧小品等等,我也看过西式喜剧,比如漫威系列等等,虽然内容都大相径庭,但总归都有同一个思路:
喜剧往往用快乐做表面,但透露出的内核却是悲剧 。
《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
这本《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用详实的数据以及实例,为我们勾画出一副完整的近代美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 。
《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的作者吴琼,对当下占据北美市场主流的四种亚类型如数家珍,关于动作犯罪喜剧、动作冒险喜剧、公路喜剧、以票房、口碑为依据,并筛选了代表性影片进行了文本细读,将近代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又有理有据 。
80年代中期,美国的喜剧类型电影迎来了一个全盛时期,塞尔吉奥·莱昂内曾评价道:喜剧是美国人用美国生活方式之水酿造的美国神话之酒,评价如此之高,可见当时之盛况 。
但巅峰往往也伴随着衰落,资本成就着市场,市场同时也左右着资本 。
当市场对某一类型的电影反响热烈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无限拍续集来挤占市场”,但这样做,又会将其他类型的电影边缘化而无法获得市场 。
市场垄断造成的后果就是全球电影市场的畸形发展和严重失衡,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越来越多优秀的喜剧电影人和投资者迫于市场的影响而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迪士尼动画片和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而其他类型的电影则不得不缩在一旁来争取本就少得可怜的那一块面包 。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喜剧带给我们的无非就是快乐,如果还能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
不过喜剧难的就在于这一点,因为喜剧往往是带着侵犯性幽默的,比如种族、肤色、性别等等 。即使喜剧人在进行创造的时候,本无意侵犯某一人群,而只是想要达到一种幽默的效果,但是同一种尺度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也有可能会挑起敌意 。
喜剧其实带有很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
有个叫杨笠的脱口秀演员曾因为一句“男人还有底线吗?”而遭到大批男观众的谴责,道理也正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