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喜剧电影
曾有位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喜剧电影,已经不在于好不好笑了,而是在于如何能在不感到被侵犯的情况下,又做到令人发笑 。
我很喜欢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的电影,一直是逢出必看,但是近几年却觉得后续的续集有点“为了IP而强行炒现饭”的嫌疑,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愿意再为了笑而笑,而是更愿意从喜剧终结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喜剧背后透露出来的现实意义吧 。
无论是迪士尼系列,还是漫威英雄系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英雄化,或者说,是非人化 。因为故事主角,往往并不是我们普通人,而是一些神化的,或者说是有特异功能的人 。
这其实给我们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普通人并不能拯救世界一样 。
随着网络的发展,观众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当神在拯救地球的时候,人只能尖叫奔跑吗?
说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最近这几年,沈腾式喜剧卖座的原因了,因为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没有神力,不会拯救地球,但他们的小人生同样足够精彩,充满了得而不自知的遗憾和得之我幸的坦然 。
美国电影市场只是全球市场的一个缩影,当小视频时代大行其道的当下,不知道如今的IP大电影还能继续独占市场多久?
END
我是@瑾瑜与我,多平台原创作者,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交流,感恩阅读!
《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读后感(四):喜剧电影为何变得不好笑了
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的美国喜剧电影是哪一部”?你会如何回答呢?
我印象里比较深的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936)、金·凯瑞主演的《变相怪杰》(1994)和《小鬼当家》系列1-3(1990-1997) 。进入21世纪之后仿佛就是《泰迪熊》(2012)、《疯狂动物城》(2016)等迪斯尼动漫类的搞笑电影比较多,而真人类的影片除了罗温·艾金森主演的《憨豆特工》(2003)、华金·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2019),剩下的就只有维果·莫腾森主演的《绿皮书》(2018)了 。
图片选自豆瓣
最近对影视剧幕后比较感兴趣,先是看了后浪电影学院第十四期相关书籍中的《故事创作大师班》和《编剧》,之后又看了这本《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这个门外汉感受到的竟然和专业人士分析的结论不谋而合 。
自拍封面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琼在书中分析了导致自然人喜剧衰落的原因:
1.迪斯尼的垄断
迪斯尼旗下拥有漫威影业、迪斯尼动画、皮克斯动画、卢卡斯影业、二十世纪福斯公司等几大公司,北美市场占有率将近40%之多 。
迪斯尼动画和超级英雄系列的电影几乎是高票房的保证,所以自然人主演的喜剧类电影越来越不吃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