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五 )


2.ZZ正确的道德压力
如果是单纯的闹剧,比如《小鬼当家》之类的还好,如果是包含侵犯性幽默的喜剧,在号称自由主义&尊重人权的美国,很容易被冠上侵犯了种族、性别、宗教、特定群体的名头,导致喜剧精神中特有的言论free、嘲讽、冒犯等因素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
3.喜剧精神在逐渐消亡
喜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通常运用夸张、诙谐的表达方式,在不伤害的前提下表现生活中的丑、美或悲,让观众在“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放声大笑 。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如果表演者和观看者任何一方产生了怜悯或厌恶等情感时,喜剧的效果都会被消除&破坏 。在后现代的美国,喜剧的冒犯性对于中下阶层来说太沉重了 。他们对于尊严的渴望远远高于对冒犯的宽容 。”《绿皮车》之所以成功,很大因素是它在讽刺白人高高在上的种族主义,而不是贬低黑人 。
同样,喜剧表演者由于其滑稽的角色也在戏里戏外经受着来自各界的评价和嘲讽 。如果演员没能很好地释放压力,也很容易像《小丑》里的阿瑟那样失去对喜剧的喜爱 。
《憨豆特工》的主演罗温·艾金森曾在采访中表示,对于网络多次谣传他已去世的事情,他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如今自我释怀,只能微笑着回以“很抱歉,我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周星驰也曾说过,他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悲剧收尾,可是大家都觉得好笑 。或许这就是应了那句“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吧 。只有真正看懂了的人才能体会到掩藏其中的悲哀 。
自拍封面
《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一书在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介绍了动作犯罪喜剧、动作冒险喜剧、浪漫喜剧、公路喜剧的类型界定与发展及其特点 。其实每个电影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有很多都是多种类型糅合在一起的,看了这些解释后对喜剧电影的赏析水平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
在第六章<喜剧精神与时代精神交融>里,作者列举了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大家关于喜剧精神的理论,诸如“优越论”、“贬低论”、“道德论”、“智能论”、“矛盾或不协调论”等等,值得一读,读后受益匪浅 。
自拍内封
最后引用书中比较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希望中国的喜剧导演能够在借鉴美国喜剧的同时找到适合中国文化的方式拍出超越时代&环境&语言、文化制约的幽默且深刻的作品 。同时也希望中国的观众们抛离“玻璃心”,能够大度地接纳和欣赏以悲剧为内核的喜剧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在电影的场域里,人类对道德的热爱不应以牺牲喜剧的冒犯为代价 。时代精神与喜剧精神的融合,将促进而不是阻碍我们的世界最终抵达那个公平、正义、和平与充满爱的乌托邦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