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的古诗词 哲思2.0与哲思的区别( 七 )


伤春感时 , 意蕴幽微 , 淡雅温厚 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 , 声韵和谐 , 寓意深婉 , 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
情致缠绵 , 音调谐婉 , 对仗工整 , 宛如天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感谢友人关怀 , 与友人共勉 , 表达了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
运用比喻手法 , 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表想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 。
运用典故 , 比喻修辞《赤壁》 杜牧(唐)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 , 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
从反面巧设结局 , 重评历史 , 感叹历史上的某些英雄人物不过是凭借一时的客观形势成就了千载盛名 。
侧面书写了世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
借题发挥 , 以小见大 , 深刻警策 。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 , 浩然正气贯长虹 , 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直抒以死明志的决心 , 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
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 ,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北宋)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咏叹中秋 , 对月怀人 。
书写了苏轼对兄弟的美好祝愿与思念 , 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情怀 。
望月引发思亲的惆怅和对人生矿大的思考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 。
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寓情于景 , 触景生情 , 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 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
一个朝代兴起了 , 必定大兴土木 , 修建奢华的宫殿 , 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 , 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
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 , 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
环环相扣 , 层层深入 , 思想越来越显豁 , 感情越来越强烈 , 浑然形成一体 。
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 , 情景交融 。
《饮酒》 陶渊明(东晋)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归复自然 , 悠然遐思 。
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流俗的高洁品质;“见”字化有意为无意 , 由我为无我 , 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
景中有深意 , 景中有哲思 , 人与物与景完美融合 。
《行路难》 李白(唐)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
是的结尾在沉郁中奋起 , 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 , 重鼓沧海扬帆的勇气 , 是诗人积极乐观自信 , 顽强追求理想的品格写照 。
现在常用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报复和实现抱负的坚定信念 。
夸张 , 对比 , 感情起伏变化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虚实结合 , 由己及人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 , 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 。
以春花喻冬雪 , 新颖别致 , 创造了一个瑰丽、富有诗意、春意融融的境界 , 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 , 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
比喻 , 融情于景《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